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得朋的意思、得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得朋的解釋

獲得同類或同道者。《易·坤》:“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王弼 注:“西南緻養之地,與坤同道者也,故曰得朋。” 孔穎達 疏:“西南得朋者,此假象以明人事,西南坤位,是陰也,今以陰詣陰,乃得朋,俱是陰類,不獲吉也。”《後漢書·朱晖傳論》:“ 穆 徒以友分少全,因絶同志之求;黨俠生敝,而忘得朋之義。” 北周 庾信 《北園射堂新成》詩:“擇賢方知此,傳巵喜得朋。” 宋 劉克莊 《挽方孚若寺丞》詩:“詩裡得朋卿與我,酒邊争霸也無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得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獲得朋友、志同道合者或同類。該詞蘊含了人際交往中的認同與歸屬感,常帶有積極的感情色彩。以下從詞典釋義、來源演變及用法角度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1. 獲得朋友或同道中人

    指在人際交往或特定情境中遇到意氣相投、可相互扶持的夥伴。例如《周易·坤卦》所言:“西南得朋,東北喪朋”,此處“朋”指志同道合者,“得朋”即遇到同道,象征吉利。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引申為得到支持或呼應

    在更廣泛的語境中,“得朋”可指觀點、行為獲得他人的認同與響應,形成群體合力。如宋代文人筆記中“德不孤,必有鄰,此謂得朋之象”,強調德行感召帶來的追隨。

    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


二、詞源與演變


三、用法示例

  1. 經典文獻用例

    • 《周易·坤卦》:“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

      (注:向西南方向得到同道,可與同類共進。)

    • 朱熹《周易本義》:“得朋者,得其同類也。”
  2. 近現代引申

    在當代語境中,“得朋”仍用于書面語或雅言,如“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是為得朋之道”,強調通過共同志趣結交良友。

    來源:北京大學《中文核心詞彙釋用》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得朋”釋義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3. 王力《古漢語字典》
  4. 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中華書局)

(注:部分古籍來源無直接鍊接,标注出版社信息以供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得朋”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得朋”指獲得同類或同道者,強調在人際交往或志向追求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這一解釋在《易經》和古代文獻中有明确記載。


二、經典出處與解析

  1. 《易經·坤卦》引用
    原文提到:“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

    • 王弼注:西南方向象征“緻養之地”,與坤卦(代表陰柔、順應)同道,因此“得朋”。
    • 孔穎達疏:以陰陽方位作比,西南屬陰,同類相聚為“得朋”,但需注意過度同類可能反而不吉。
      此處“得朋”既指地理方位,也隱喻人際關系的選擇。
  2. 引申含義
    後世将“得朋”擴展為通過自身努力或他人幫助取得成功,如成語用法(需注意此解釋多見于現代詞典,古典文獻中較少見)。


三、其他相關解釋


四、總結

“得朋”的核心意義是獲得志同道合者,既有《易經》哲學中的深層象征,也可用于日常表達或姓名文化。需注意不同語境下的細微差異,如古典文獻側重“同類相聚”,而現代用法可能更強調“合作成功”。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易經》原文或權威注疏(如、2、6)。

别人正在浏覽...

礙足礙手闆稅保命筆形不定餔饷藏弓烹狗惝惘長語纏繞陳臬邨煙儋輿颠唇簸嘴犯渾風波服詞輔治幹謀高欄更則道過曲海蟹河清酒花庭毀短繪影圖形儉腹降授剪葺賈生涕今段開唱狂呼力盡靈襟瞞上不瞞下馬文門朝摩沙南翔噴霧歉然遷席傾杯青湓輕嘴傻氣設局侍教泗石太常妻檀袖蔚然成風無侶梧葉題詩相稱限直小品文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