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靜;清和。 漢 蔡邕 《釋誨》:“夫子生清穆之世,禀醇和之靈。”《晉書·齊獻王攸傳》:“當今方隅清穆,武夫釋甲,廣分休假,以就農業。” 宋 蘇轼 《答王敏仲書》之三:“春候清穆。” 明 張居正 《答陳節推書》之七:“受事于今四年,碌碌無以自效,所賴主德日明,宮府清穆,百司蒸蒸奉職。”
“清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作品中的具體例句,可查閱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清穆(qīng mù)是一個漢語詞彙,形容事物清雅幽靜,莊嚴安詳的意境。通常用于描述環境、氛圍或室内裝飾等方面,給人以甯靜祥和的感覺。
清穆的拆分部首是“讠”和“禾”,部首的意思是漢字中的主要構造部分。清穆的筆畫數是12畫,筆畫數是指書寫漢字時所需要的筆畫的數量。
清穆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最早出現在《晉書·謝安傳》中。在這個傳記中,描述了謝安駿馬戴清穆的場景,通過形容謝安的奢侈典雅來表達他的高尚品質。
清穆的繁體字是「清穆」,讀音和意思與簡體字相同,隻是書寫形式稍有不同。
在古時候,清穆的漢字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在《康熙字典》中,清穆的古漢字寫法為「青睦」。古代的書寫形式常常有變化,隨着社會的發展和改變,現代漢字的寫法逐漸統一。
1. 整個庭院環境十分清穆,讓人心生甯靜之感。
2. 寺廟内的香煙袅袅,營造出一種清穆肅靜的氛圍。
3. 清晨的小巷裡,清穆的氣息讓人感到甯靜祥和。
清幽、安詳、莊重、肅靜、恬淡、甯靜、祥和。
甯靜、幽靜、安甯、靜谧、肅穆。
喧嚣、熙熙攘攘、嘈雜、混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