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靜;清和。 漢 蔡邕 《釋誨》:“夫子生清穆之世,禀醇和之靈。”《晉書·齊獻王攸傳》:“當今方隅清穆,武夫釋甲,廣分休假,以就農業。” 宋 蘇轼 《答王敏仲書》之三:“春候清穆。” 明 張居正 《答陳節推書》之七:“受事于今四年,碌碌無以自效,所賴主德日明,宮府清穆,百司蒸蒸奉職。”
清穆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清”與“穆”二字組合而成,需分釋其義再統合理解:
一、字義溯源
本義為水澄澈無雜,《說文解字》釋:“清,朖也。澄水之皃。” 引申為高潔、純淨、安甯等義,如《楚辭·漁父》有“舉世皆濁我獨清”。
原指禾穗飽滿下垂之态,《說文》載:“穆,禾也。” 後衍生為莊重、溫和、肅敬之意,如《詩經·大雅·烝民》雲“穆如清風”。
二、複合詞釋義
“清穆”融合二字核心義項,形容清高肅穆、莊重安甯的氣質或氛圍,多用于以下語境:
三、典籍例證
唐代詩人王維《過香積寺》中“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龍”一句,雖未直用“清穆”一詞,但所營造的禅院幽深靜谧之境,恰是“清穆”意涵的典型體現。清代沈德潛《古詩源》評嵇康詩“托喻清遠”,亦暗合“清穆”中清雅脫俗的審美範疇。
四、權威辭書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版)釋:
清穆:清靜肅穆。多形容人的氣度或環境氛圍。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進一步注解:
強調“穆”所含的莊重、溫和之義,與“清”結合後凸顯内外兼修的甯靜雍容之态。
參考文獻來源
“清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作品中的具體例句,可查閱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白蛇傳便翾别藏參寮朝蜏春牛黜色詞黃怠媮低颡東音斷層山度夏副淨附識幹燥器咯巴黃歌黃鐘毀渾話攪合角亢計狡觊慕靜夜思賫子廊市狼牙棒連艦離不得陵憤利飕倫列墨冊虐害乾嘔傾杯曲裾宂句肉片儒風溽潤申許失時落勢世議碩義韬斂填撫調竽惕栗逖聽遠聞同共托物引類巫彭污濁狹徑仙桃謏見撷芹淅冽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