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谦退损抑。《后汉书·阴兴传》:“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文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 侠游 谦让,屡有降挹之言,而 伯通 自伐,以为功高天下。” 李善 注:“《苍頡篇》曰:‘挹,损也。’” 清 黄宗羲 《赠编修弁玉吴君墓志铭》:“ 立本 知君有当世才具,深相降挹。”
“降挹”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iàng yì,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文献作如下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主动降低身份或地位,表现出谦逊退让的态度,常用来形容人在功绩或地位面前不居功自傲,反而自我贬抑。
二、词源解析
由“降”(降低)和“挹”(倾斜、谦卑)二字组合而成,字面意为“降低并收敛姿态”,引申为克制自我、保持谦卑的行为。
三、使用场景
四、文献出处
该词多见于古代典籍,如《后汉书》《文选》及清代黄宗羲的墓志铭,均强调对自我地位的克制和对他人才能的敬重。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英文对照:modest and humble(谦逊低调)
这一成语在现代语境中仍适用于褒扬谦逊美德,尤其在强调低调处事或推崇团队协作的场景中。
降挹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以礼物、酒食等来招待、款待客人。
降挹是由“⻌”和“⺼”两个部首组成,分别表示行走和肉。
降挹的笔画数为12画。
降挹是由“⻌”、“⺼”和“或”三个部分组合而成。在古代文献中的写法多为“降㳒”,其中“㳒”是繁体字,现代简化字中已经不再使用。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降挹的写法稍有不同。其中,“降”字的旧体写法为“⻍”和“夅”的结合,表示人行走的样子。而“挹”字的旧体写法为“扌”、“吉”和“乇”的结合,表示手拿着酒器,即款待客人。
1. 主人为宾客准备了丰盛的饭菜,热情地降挹。
2. 在传统文化中,酒宴往往是一种常见的降挹方式。
组词:降雨、降温、降临、挹茶。
近义词:款待、招待、接待。
反义词:拒绝、忽视、疏远。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