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宋 定窯所燒的瓷器。甆,也寫作“瓷”、“磁”。 元 以後所仿燒者亦稱“ 定甆 ”。 清 陳維崧 《歸朝歡·壽馬殿聞太史五十》詞:“水榭潭香生一縷,閒課雛童煎日鑄。定甆翠滑,最憐渠,《南華》且了朝來註。”參見“ 定窯 ”。
“定甆”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與瓷器相關,其解釋如下:
此解釋綜合了“定甆”一詞的語義、曆史背景及漢字演變,核心信息來自古代文獻和瓷器研究領域的通用定義。
定甆是一個漢字詞語,其含義為規定、制定。拆分部首是宀和田,總共有10畫。
定甆這個字的來源比較晚,是在隋唐時期形成的。它是由“定”和“甆”兩個字合并而成。在繁體字中,定甆保留下來并沒有變化。
在古代,定甆這個字的寫法是有所不同的。早期是将兩個字分别寫在一起,即“定 甆”,并且形狀也不太一樣。後來,為了簡化漢字書寫,就将兩個字合為一個,形成了目前的寫法。
例句:
1. 我們需要定甆一個適當的工作時間表。
2. 這個規定由領導層定甆,不能更改。
3. 我們需要定甆一套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
組詞:
制定、确認、規定、決定、訂立、定制、定年、定旨、定論、定課
近義詞:
規定、制訂、訂定、确立、設定。
反義詞:
取消、廢除、放棄、不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