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倦于作聲,不再發出聲響。 南朝 梁 任昉 《為蕭揚州薦士表》:“五聲倦響,九工是詢。”
“倦響”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點說明:
基本釋義
指倦于發出聲響,表示聲音因疲倦或沉寂而停止。該詞由“倦”(疲乏、厭倦)和“響”(聲音)構成,字面可理解為“聲音疲倦”,引申為沉寂無聲的狀态。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南朝梁代任昉的《為蕭揚州薦士表》:“五聲倦響,九工是詢。”此句意為“五聲(宮、商、角、徵、羽)逐漸沉寂,需向九類工匠詢問(技藝)”,表達對技藝失傳的感慨。
近義與反義
構成解析
現代使用
該詞屬于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出現在古典文學研究或特定修辭語境中。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為蕭揚州薦士表》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倦響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為疲倦、疲憊的聲音。
倦響的部首是口,全部筆畫數為7畫。
倦響的發音源于古漢語,由于論語中的“吾日三省吾身”,其中的“省”字所用的發音為jìng,與倦響的jùan音相似。後來,人們将這個讀音擴展為疲倦、疲憊的聲音,并形成了倦響這個詞語。
倦響的繁體字為「倦響」。
古代漢字寫法中,倦響沒有什麼特殊的寫法變化。在古代的碑刻和書法作品中,倦響的形狀和現代漢字形式相似,也是由7個筆畫所組成。
1. 他們疲憊不堪地行走着,腳步發出倦響。
2. 那個冬夜,倦響的發動機聲充斥着整個城市。
倦疲、倦怠、響聲
疲倦、疲憊、勞累
精力充沛、旺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