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沖和的意思、沖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沖和的解釋

亦作“沖和”。1.淡泊平和。 晉 袁宏 《後漢紀·靈帝紀》:“此子神氣沖和,言合規矩,高才妙識,罕見其倫。” 南朝 梁 沉約 《雍雅》之二:“屬厭無爽,沖和在禦。” 明 宋濂 《<田氏哀慕詩集>序》:“卷中諸詩,豐縟而紆徐,粹雅而沖和,固皆一時之傑作。” 清 沉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 韋左司 有其沖和, 柳儀曹 有其峻潔。”

(2).語本《老子》:“沖氣以為和。”後以“沖和”指真氣、元氣。《文選·夏侯湛<東方朔畫贊>》:“談者又以先生噓吸沖和,吐故納新。” 張銑 注:“沖和,謂真氣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沖和”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1. 虛靜平和;淡泊甯靜: 這是“沖和”最核心的含義。它形容一種内心平和、恬淡、不激烈、不張揚的狀态或氣質。這種狀态源于道家思想,強調摒棄浮躁、欲望,回歸内心的虛靜與和諧。例如形容人的性情、言語、舉止或藝術作品的風格具有淡泊甯靜、不事雕琢的特質。

    • 出處與例證: 在道家經典《老子》(《道德經》)中,雖然沒有直接出現“沖和”一詞,但其思想核心“道沖,而用之或不盈”(第四章)、“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第四十二章)深刻闡述了“沖”(虛、空)與“和”(和諧、調和)的關系,為“沖和”概念奠定了哲學基礎。後世文獻常用此詞形容人或藝術的平和境界。例如,唐代詩人皎然在評論詩歌風格時可能用到類似概念(需具體文獻佐證),後世文論中也常以“沖和”形容含蓄蘊藉、自然天成的藝術風格。參考來源:中國古代哲學經典《老子》(王弼注本),中華書局出版;古代文論著作如《詩式》(皎然)、《二十四詩品》(司空圖)等。
  2. 中醫術語:指真氣、元氣: 在中醫理論中,“沖和”有特定含義,指人體内維持生命活動、運行于經脈之中的一種精微物質——真氣或元氣。這種真氣是陰陽二氣沖融調和而成的,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具有調和、平衡身體機能的作用。

    • 出處與例證: 中醫經典《黃帝内經》雖未直接使用“沖和”一詞,但其關于“真氣”、“正氣”、“陰陽和調”的論述是其理論基礎。後世醫家明确使用此術語。如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嶽在《類經》中提到:“真氣者,所受于天,與谷氣并而充身者也…即所謂沖和之氣也。” 清代醫家石壽棠在《醫原》中也說:“人得沖和之氣以生。” 參考來源:中醫經典《黃帝内經》(人民衛生出版社校注本);後世醫家著作如《類經》(張景嶽)、《醫原》(石壽棠)等。

“沖和”一詞,源自道家哲學,核心意義在于虛靜平和、淡泊甯靜的境界,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情、氣質或藝術風格。在中醫領域,它特指人體内由陰陽二氣調和而成的生命本源之氣(真氣、元氣)。理解“沖和”,需結合其深厚的哲學和醫學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

“沖和”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ōng hé,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綜合多來源信息解析如下:


一、性情層面的釋義

淡泊平和
指人的氣質或性格恬淡安適、不偏激。例如:


二、哲學與醫學層面的釋義

真氣、元氣
源自《老子》第四十二章“沖氣以為和”,指天地間陰陽二氣交融形成的和諧狀态,後引申為人體内維持生命的根本能量。例如:


三、其他用法

組詞與文學引用
常見于古文中的複合詞,如“沖和之氣”“神氣沖和”等,多用于形容自然或人文的和諧狀态。


“沖和”既可形容人的淡泊性情,亦可指代《老子》哲學中萬物調本源之氣,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若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漢典》或《後漢紀》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暗記備厚别腳蒼颢常所車笠之盟遲比遲旆單帳道職悼灼吊牌惡地房行繁華飛遞飛石革制逛廟海藍色還土沆溉焊接衡薄花宮懷恥黃目胡同教練員鴶鸲嘉仰解析式斤削可愛駃雪駱駝絨率事賣老夢夢乍挈臯炁海秋節诠藻曲盡戎具尚飨商夷身無寸鐵束雪量珠死忌酸敗梭胡童齒通共透井卧酪閑誕枭鳥協私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