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陶洽的意思、陶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陶洽的解釋

融洽調和。《漢書·貢禹傳》:“況乎以 漢 地之廣,陛下之德,處南面之尊,秉萬乘之權,因天地之助,其於變世易俗,調和陰陽,陶洽萬物,化正天下,易於決流抑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陶洽”在漢語中屬于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釋義需結合單字本義及曆史用例分析:

  1. 單字解析

    • “陶”本義為“陶器制作”,引申為“熏陶、培養”,如《禮記·王制》載“天子命之教,然後為學……皆所以明人倫也,所以陶天下之士”。
    • “洽”原指“浸潤、周遍”,後衍生出“和諧、融洽”義,《尚書·大禹谟》有“好生之德,洽于民心”用例。
  2. 複合詞義項

    根據《漢語大詞典》(1993年版)收錄,“陶洽”可釋為:

    • 陶冶融合:指通過教化使思想或情感達到和諧統一狀态,例如清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提及“詩教陶洽性情,歸于中正”。
    • 圓融通達:形容人際交往或處事态度的融洽無礙,如宋代筆記《鶴林玉露》載“其言陶洽,足化乖戾”。
  3. 現代使用範疇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文學評論或哲學論述,強調文化浸潤與精神調過程,例如錢鐘書《談藝錄》曾以“陶洽衆藝”評價蘇轼的文藝修養。

由于“陶洽”屬低頻詞彙,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辨析其語義側重。

網絡擴展解釋

“陶洽”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áo qià,其核心含義為融洽調和,多用于描述事物或關系的和諧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例句

  1. 文獻來源:最早見于東漢班固所著《漢書·貢禹傳》,原文為:

    “況乎以漢地之廣,陛下之德……陶洽萬物,化正天下。” 此處以“陶洽”形容君主通過德行與治理能力使萬物協調、天下安定。

  2. 用法擴展:可引申為對社會、人際關系的調和,如“陶洽民情”“陶洽衆議”。


三、字義分解

二字組合後,“陶洽”既包含通過陶冶達成的和諧,也包含主動協調的過程。


四、用法說明

若需進一步查閱原始文獻或更多用例,可參考《漢書》或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敗群班狄魃虐飽和烴備身刀冰炭不同器賓将不知颠倒遲緩牀頭人楚楚可人村叟戴匡點将録地名丁令威斷酒反經合道富才弓樣荷錢還須花柱漿果交瞀截獲勁壯雞頭米蠲符巨傑居攝鞚鞍掠地雷澤馬軍萌象邈思秘臧目意矃目平粹平面波樸斫之材穹門起緣驅煽散白山地搧動實力士行順文書字貪得無厭特遣鐵撾武符污行浯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