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洽調和。《漢書·貢禹傳》:“況乎以 漢 地之廣,陛下之德,處南面之尊,秉萬乘之權,因天地之助,其於變世易俗,調和陰陽,陶洽萬物,化正天下,易於決流抑隊。”
“陶洽”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áo qià,其核心含義為融洽調和,多用于描述事物或關系的和諧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文獻來源:最早見于東漢班固所著《漢書·貢禹傳》,原文為:
“況乎以漢地之廣,陛下之德……陶洽萬物,化正天下。” 此處以“陶洽”形容君主通過德行與治理能力使萬物協調、天下安定。
用法擴展:可引申為對社會、人際關系的調和,如“陶洽民情”“陶洽衆議”。
二字組合後,“陶洽”既包含通過陶冶達成的和諧,也包含主動協調的過程。
若需進一步查閱原始文獻或更多用例,可參考《漢書》或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
陶洽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形容人的性格開朗、豁達、樂觀、善于與人交流。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陶(土)和洽(和睦),共計九畫。
陶字的部首是阜,讀音為“táo”。它本意是指陶器、陶瓷等,後來引申為形容人性格豁達、開朗。洽字的部首是氵,讀音為“qià”,它的本意是指水流相合、和睦相處。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個性豁達且善于與人和睦相處的意思。
《陶洽》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德充符》的故事。相傳,陶修和洽賓兩位學者為了争論一個學說問題而争吵不休。後來,他們意識到争論的無益,最終和解達成共識。于是,人們用“陶洽”來形容兩個人和睦相處、和解的美好境界。
關于陶洽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并不固定,隨着曆史的演變,字形也有所變化。而在繁體字中,陶洽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以下是幾個使用陶洽的例句:
1. 他的性格非常陶洽,總能和不同類型的人相處得很好。
2. 這個團隊成員非常陶洽,大家密切合作,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除了陶洽,還有一些相關的詞語:
1. 開朗:形容人性格開朗、樂觀。
2. 快樂:表示心情愉悅、開心的狀态。
3. 和藹:形容人的性格溫和、和善。
與陶洽相反的詞語有:
1. 暴戾:形容人性格兇暴、脾氣壞。
2. 狡黠:表示人心機重、狡猾。
綜上所述,陶洽是形容人性格開朗、豁達、樂觀、善于與人交流的詞語。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