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講修 ”。
“講脩”是“講修”的異體寫法,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講習、研習學問
指對學術或技藝的學習與實踐。例如《三國志·吳志·孫和傳》中提到“宜講脩術學,校習射禦”,強調士人應研習學問和軍事技能以應對時務。
謀議修治
表示商議、籌劃治理事務。如宋代張載在《始定時薦告廟文》中用“四時正祀,尚未講修”,指祭祀禮儀尚未商議完善;汪應辰《答程運幹啟》中“講修先世之好”則指商議修複舊誼。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該詞,避免與現代詞彙混淆。
《講脩》是一個中文詞彙,意為“修行”。它可以用來描述個人在道德、智慧和品德方面的修養和提升。
《講脩》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言”和“月”,它們分别表示說話和肉月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14畫。
《講脩》一詞來源于《論語》,是孔子通過他的弟子子路之口而提出的。在繁體字中,詞彙的寫法為《講脩》。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略有不同。《講脩》這個詞的古代寫法是「講修」,其中“講”表示講述、說話,而“修”表示修行、修養。
1. 他一直緻力于文學的研究和個人的講脩。
2. 隻有通過不斷地講脩,我們才能提升自己的品德與修養。
1. 講義:指講述、解說某個主題的文件或文字。
2. 講座:指專業人士對特定主題進行講述和交流的活動。
3. 修行:指通過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和智慧的行為。
修行、修養、修身、修德
違法、堕落、敗壞、放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