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蕩不受拘束。 清 黃周星 《補張靈崔瑩合傳》:“而又聞 靈 跅弛不羈,竟褫其諸生。” 章士钊 《趙伯先事略》:“又激於意氣,跅弛不羈,被酒大言,無所避就。”
“跅弛不羁”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讀音為tuò chí bù jī(部分網頁注音為tiào chí bù jī,但主流以tuò 音為準),四字均為單音節,書寫時注意“跅”“弛”“羁”的繁體結構。
形容人放蕩不受拘束,行為自由灑脫,不拘泥于傳統規矩或社會規範。
最早見于《漢書》:“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禦之而已。”
該成語既可用于贊賞自由不羁的個性,也可暗含批評放縱之意,需根據上下文靈活理解。若需更多古籍例句,可參考《漢書》或近代文獻中的引用。
意思: 「跅弛不羁」是指人的行為态度放松自由,不受拘束的意思。它形容一個人不拘泥于常規,自由自在地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受約束。
拆分部首和筆畫: 「跅弛不羁」這個詞的第一個字「跅」的偏旁部首是「足」,總共有11個筆畫;第二個字「弛」的偏旁部首是「弓」,總共有6個筆畫;第三個字「不」的偏旁部首是「一」,總共有4個筆畫;最後一個字「羁」的偏旁部首是「⺶」,總共有15個筆畫。
來源: 「跅弛不羁」這個詞來源于《莊子·逍遙遊》這篇文章,用來描述那些追求自由生活的人。
繁體: 「跅弛不羁」在繁體中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跅弛不羁」這個詞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其意義是相同的。
例句: 他不受世俗的束縛,一直過着跅弛不羁的生活。
組詞: 自由、放松、追求、好奇、自主。
近義詞: 不拘一格、無拘無束、自由奔放。
反義詞: 拘謹、拘束、被約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