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負殿的意思、負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負殿的解釋

指古代官吏考績名列最下等。《三國志·吳志·步骘傳》:“﹝ 顧雍 、 陸遜 、 潘濬 ﹞可謂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宜各委任,不使他官監其所司,責其成效,課其負殿。”《魏書·郭祚傳》:“考察令:公清獨著、德績超倫,而無負殿者為上上,一殿為上中,二殿為上下,累計八殿,品降至九。”《新唐書·韋思謙傳》:“及進士第,累調 應城 令,負殿,不得進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負殿"為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語境理解,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建築布局中的從屬殿堂

指位于主殿後方或側翼、規格較低的附屬建築。"負"取"背負、承托"之意,"殿"即宮殿主體。此類建築多用于存放器物、侍從居所或次要禮儀場所,體現古代宮殿建築的等級秩序。如《周禮·考工記》載"前朝後市,左祖右社",其空間層次中即有主從殿宇的呼應關系。

二、軍事行動中的殿後部隊

古代行軍時,"殿"特指軍隊尾部,"負殿"即承擔斷後護衛任務的部隊。《孫子兵法·軍争》強調"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其中後衛部隊(負殿)需具備阻敵追擊、掩護主力的職能。《漢書·李陵傳》所述"陵引士出營外為陳,前行持戟盾,後行持弓弩",後行部隊即屬"負殿"職能的體現。

注意:該詞屬曆史語境用語,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未收錄。理解時需依據《十三經注疏》《二十四史》等典籍的用例分析,避免脫離文獻斷義。


參考來源

  1. 《周禮正義》(清·孫诒讓 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十一家注孫子校理》(春秋·孫武 著),中華書局整理本

網絡擴展解釋

“負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官吏考核制度中的評價結果,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負殿(拼音:fù diàn)指古代官吏在考績中被評定為最下等。該詞源自曆史文獻,如《三國志》《魏書》等,反映了古代官員的績效評估體系。

曆史背景與文獻例證

  1. 考核制度
    古代官員需定期接受政績考核,根據表現分為不同等級。若官員在“課其負殿”中被評“負殿”,則意味着其政績墊底。
  2. 具體案例
    • 《三國志·吳志·步骘傳》提到,顧雍、陸遜等重臣因能力突出,被要求“課其負殿”,即通過考核避免下屬出現低效情況。
    • 《魏書·郭祚傳》記載了考核等級劃分:“累計八殿,品降至九”,說明“負殿”與官員的升降直接相關。
    • 《新唐書·韋思謙傳》中,韋思謙因“負殿”而未能升遷,體現了該評價對仕途的影響。

影響與意義

“負殿”不僅是個人能力的評判,也反映了古代官僚體系對行政效率的重視。連續或多次被評為“負殿”可能導緻降級或罷免,成為官員履職的重要壓力來源。

補充說明

該詞現代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相關研究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考績制度,可參考《通典·選舉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騃女巴焦寶所琕琫必要産品不食周粟猜虐蒼海宸漢叱嗟風雲赤黴素大費周折導以取保頂銀底圖阸陿鵝掌菜坊牌放賞逢機遘會分毫不差高人雅士绠短絕泉供飨侯社皇鑒花選徽猷魂樓渾身是膽肩摩袂接禁攻寝兵科頭赤足梁王厲高戮民卯時陪小心傾風奇衺熱地裡的蚰蜒日非三瓜兩棗參參上綱觞燕審罰神仙署世名霜包太阿桃源體問秃毫推蕩退卻屯亂妄下雌黃詳驚相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