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人臣奉行王命,明辨国事。语出《诗·大雅·烝民》:“肃肃王命, 仲山父 将之;邦国若否, 仲山父 明之。”《汉书·刑法志》:“有司无 仲山父 将明之材。” 颜师古 注:“言王有誥命,则 仲山父 行之;邦国有不善之事,则 仲山父 明之。”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臣不敢輒废将明之义,而苟逃讳忌之诛。”
“将明”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将明”指人臣奉行君王命令并明辨国事,出自《诗经·大雅·烝民》。原句描述周朝贤臣仲山父“肃肃王命,仲山父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父明之”,即严谨执行王命、洞察国家事务。
在姓名学中,“将”有勇猛之意,“明”象征光明智慧,组合后寓意智勇双全。但需注意这是现代衍生意,与古典含义无直接关联。
属于复合动词,多用于描述臣子职责或历史评价场景,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该词。
注:如需了解该词在《诗经》中的完整语境或历代文献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第10410页等典籍。
将明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明显”、“分明”、“明了”等。表示事物的状态或特征明显、清楚。
将字的部首是“寸”,笔画数为9。
明字的部首是“日”,笔画数为8。
将明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益部京氏易经》中,是南朝齐时期(公元479年至502年)的文献。繁体字为「將明」。
在古代的汉字书写中,《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中将明的古字形记载为「旍」,它是由旁加旗字构成。表示旗帜扬起的样子。
1. 他的那双眼睛将明地流露着对曲棍球的热爱。
2. 这个问题的答案将明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将帅、将举、将门、晓将、文将、警将
清晰、明了、明白、明了、明亮
模糊、不明、暗淡、困惑、模糊不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