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苟或的意思、苟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苟或的解釋

假如;如果。《左傳·昭公元年》:“苟或知之,雖憂何害?” 漢 賈誼 《新書·匈奴》:“苟或非天子民,尚豈天子也?”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十二:“家姊本無意輒慕君子,而 楊郎 先自發言,苟或中輟,立恐不利於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苟或”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和文獻來源存在兩種解釋:

一、假設連詞:假如;如果(主要見于古籍)

  1. 基本含義
    表示假設關系,相當于“如果”“假如”,常用于引出條件句。例如:

    • 《左傳·昭公元年》:“苟或知之,雖憂何害?”(如果知道這個道理,即使有憂慮又有何妨?)
    • 漢賈誼《新書·匈奴》:“苟或非天子民,尚豈天子也?”(假如不是天子的子民,難道還是天子嗎?)
  2. 構詞解析

    • “苟”在古漢語中可單獨表假設,如“苟富貴,無相忘”(《史記·陳涉世家》);
    • “或”在此處加強假設語氣,組合後形成固定連詞結構。

二、成語含義:敷衍草率(現代部分詞典解釋)

  1. 基本解釋
    指做事不認真、敷衍應付。例如:

    • 查字典将其釋為“苟且、草率”,并強調“不顧後果”。
    • 例句:“為官擇人,唯才是與。苟或不才,雖親不用。”(司馬光)
  2. 可能來源
    此解釋或源于對“苟”(苟且)和“或”(或許)的拆分理解,但需注意該用法在古籍中較少見,更多見于現代詞典的引申釋義。


使用建議: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苟或

苟或(gǒu huò)是一個成語,由兩個詞組成。其中,“苟”是由植物的“艹”和“句”組成,表示粗糙的樣子;“或”是由“手”的變體“扌”和“戈”組成,表示手持兵器。合在一起,“苟或”表示草率、隨便、敷衍的意思。

這個成語來源于《論語·衛靈公》中的一段話:“臨大禮而不儉,樂親戚之言而不答者,未之也已。瑚琏之器,可以飾夫婦,維何以用之。”後來,苟或就引用了這段話的開頭,來表示對待事情不嚴謹、不認真。

苟或這個詞在繁體字中寫作「苟或」,字形保持了基本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苟”這個字的組分字形是由“艹”和“告”組成的,表示這是一種長滿雜草的樣子。而“或”是由“戈”和“手”的合體,“或”在字義上表示持槍或持劍的動作。

以下是一些例句,用來說明苟或的用法:

1.做事不能苟或,要嚴謹負責。

2.他的回答顯得很苟或,似乎并沒有仔細聽問題。

3.這個問題不容許苟或,必須認真研究。

4.醫生的診斷不能苟或,必須細緻入微。

與苟或相關的組詞有:苟且、草率、散漫等。

苟或的近義詞有:敷衍、馬虎、草率。

苟或的反義詞有:認真、仔細、細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