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翦發待賓的意思、翦發待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翦發待賓的解釋

晉 陶侃 早孤貧,為縣吏。 鄱陽 孝廉 範逵 過 侃 ,倉猝無以待賓,其母乃截發得雙髲,以易酒肴,樂飲極歡。事見《晉書·陶侃傳》。後世傳為美談,并常以喻賢母。 元 秦簡夫 有《晉陶侃母剪發待賓》雜劇。亦省作“ 翦髮 ”。 元 柯丹丘 《荊钗記·議親》:“翦髮常思 侃 母,斷機每念 軻 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翦發待賓”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典故來源

該成語出自《晉書·陶侃傳》:
晉代名臣陶侃早年家貧,某日鄱陽孝廉範逵來訪,陶侃因無錢招待而窘迫。其母湛氏悄悄剪下長發,變賣後換來酒菜款待客人,成就一段佳話。後世以此稱頌賢母的智慧與無私。


文化意義

  1. 賢母象征:常被用于贊譽為子女前途默默付出的母親,如元代雜劇《晉陶侃母剪發待賓》即以該故事為主題。
  2. 待客之道:強調即使身處困境,仍竭力以誠待客的傳統美德。

用法示例


關聯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晉書》或元代相關雜劇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翦發待賓》的意思

《翦發待賓》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比喻等待嘉賓的時間過得非常漫長。這個成語用來形容等待的人心急如焚,不耐煩的心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

《翦發待賓》這個成語的部首是“羽”和“日”,共有14個筆畫。

來源

《翦發待賓》這個成語最早出自中國唐代詩人杜牧的《秋夕》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傍人籬落翦秋風,悲蓼離亭棄短蒿。天涯霜雪霁寒霄,匆匆舊宅拆平房。”詩中描繪了一個人徹夜未歸,忍受着漫長等待的情景。

繁體

《翦發待賓》的繁體字為《翦髮待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翦發待賓》的“翦”字寫作“剪”,意為剪發,而“待”字則寫作“呆”,意為等待。所以古人把等待嘉賓的時間比喻為剪發,以表達出等待的漫長和無聊。

例句

他手握明信片,坐在那裡,心情如同《翦發待賓》,漫長而無聊。

組詞

- 等待 - 時間 - 心情 - 漫長 - 無聊

近義詞

- 漫長的等待 - 無盡的等待 - 黯然等待

反義詞

- 快速到達 - 迎頭趕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