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檢核的意思、檢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檢核的解釋

檢查核實。《後漢書·劉隆傳》:“是時,天下墾田多不以實……十五年,詔下州郡檢覈其事。”《三國志·魏志·和洽傳》:“ 洽 對曰:‘ 玠 信有謗上之言,當肆之市朝;若 玠 無此,言事者加誣大臣以誤主聽,二者不加檢覈,臣竊不安。’”《新唐書·忠義傳上·李憕》:“表假 憕 監察禦史,分道檢覈。”《明史·茹太素傳》:“磨勘司官吏數少,難以檢覈天下錢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檢核"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以從其構成語素和權威詞典的解釋來理解:

  1. 核心釋義:檢查核對

    • 檢: 本義指書匣上的标籤,引申為查考、查驗、約束。如《說文解字》:"檢,書署也。" 段玉裁注:"書署,謂表署書函也。" 引申為法度、查驗。
    • 核: 本義指果核,引申為對照、考核、真實。如《說文解字》:"核,蠻夷以木皮為箧,狀如籢尊。" 後假借為"覈",表示考核、核實。《廣雅·釋言》:"核,實也。"
    • 組合義: "檢核"即結合了"檢"的查驗、考查之意和"核"的核對、核實之意,核心含義是仔細地檢查、核對,以确認事實、數據、情況等的真實性與準确性。它強調一個驗證和确認的過程。
  2. 詳細釋義與應用場景:

    • 檢查核對: 這是最常用、最核心的含義。指對文件、數據、記錄、實物、流程等進行詳細的審查和比對,以确認其是否符合規定、是否準确無誤、是否存在問題或差異。
    • 考核審查: 在特定語境下,尤其指對人員資格、能力、表現或對機構、項目的合規性、有效性等進行考查和評定。
      • 應用舉例: 檢核資格、檢核績效、檢核項目進度、檢核安全标準執行情況。
      • 來源參考: 此含義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等詞典中雖未單獨立項,但"檢"有"約束;檢點"、"查"義,"核"有"仔細地對照考察"義,組合起來自然包含考核審查之意。相關用法在行政、管理、認證等領域常見。
    • 驗證确認: 強調通過檢查核對的過程,達到确認事實、證明真僞或有效性的目的。
      • 應用舉例: 檢核報告的真實性、檢核信息的有效性。
  3. "檢核"意指通過仔細的檢查和細緻的比對,以确認事物的真實性、準确性、合規性或有效性。它是一個涉及驗證、确認過程的動詞,廣泛應用于財務、行政、管理、科研、法律、質量保證等多個領域,強調對細節的關注和對标準的符合性檢查。其核心在于查證與核實。

網絡擴展解釋

“檢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檢查核實或審查驗證,主要用于描述對事物、數據或流程的審核過程。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檢核指通過系統化的方法對某事物進行檢查、核對,以确保其真實性、準确性或合規性。例如古代文獻中的“檢核墾田”“檢核錢糧”,均強調對具體事務的審核。

  2.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審核、核查、校驗(參考提及的“檢點”)。
    • 反義詞:放任、忽視(需結合語境推斷,如“未經檢核”)。

二、曆史淵源與文獻用例

  1. 古代用法

    • 《後漢書》提到“诏下州郡檢核其事”,指核查土地開墾情況。
    • 《新唐書》記載官員“分道檢核”,體現行政監察職能。
    • 明代茹太素建議增設官吏以“檢核天下錢糧”,說明其在財政管理中的應用。
  2. 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檢核常用于行政管理(如轉辦件處理)、質量控制(如數據校驗)等領域。例如“檢核信息化管理能力”,或通過指标樹監控流程合規性。


三、實際應用場景

  1. 行政與法律
    • 如處理投訴時需“檢核轉辦件”,确保無違紀行為。
  2. 學術與專業認證
    • 台灣地區曾用“檢核”指對學曆、執業資格的審查。
  3. 日常管理
    • 工程項目中通過“檢核計劃”保留合規設施(如空調支架)。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安止百死屏氣吞聲不安本分不可言采掇楚琴搭接丁憂頂趾東方作堆積如山對勘遁入空門蠹賊餌食翻攪菲材封鵝馮資紛郁赙贈改土歸流戈法宮衣歸帆黃茅瘴還鄉團會鼓降火緘鎖急鼓居多哭天抹淚兩截人柳綠花紅忙月棉花蛆閩中木杆木椌濃黛叵測搶紅青蠅點璧寝穴上項賞延十二碧峰石鲫勢望師效順口隼擊擡炮通厲通圮危笃武露香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