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檢查核實。《後漢書·劉隆傳》:“是時,天下墾田多不以實……十五年,詔下州郡檢覈其事。”《三國志·魏志·和洽傳》:“ 洽 對曰:‘ 玠 信有謗上之言,當肆之市朝;若 玠 無此,言事者加誣大臣以誤主聽,二者不加檢覈,臣竊不安。’”《新唐書·忠義傳上·李憕》:“表假 憕 監察禦史,分道檢覈。”《明史·茹太素傳》:“磨勘司官吏數少,難以檢覈天下錢糧。”
“檢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檢查核實或審查驗證,主要用于描述對事物、數據或流程的審核過程。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檢核指通過系統化的方法對某事物進行檢查、核對,以确保其真實性、準确性或合規性。例如古代文獻中的“檢核墾田”“檢核錢糧”,均強調對具體事務的審核。
近義詞與反義詞
古代用法
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檢核常用于行政管理(如轉辦件處理)、質量控制(如數據校驗)等領域。例如“檢核信息化管理能力”,或通過指标樹監控流程合規性。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檢核是一個動詞,表示對某個事物或情況進行審查、核實、檢驗的意思。它可以用來描述對某個系統、計劃或安排的評估和确認。
檢核的部首是手,由手部的左右兩個部分構成,表明這個詞與人的手相關。它的總筆畫數為19畫。
檢核這個詞源于漢語。在《廣韻》中,檢核被解釋為仔細察看、核實、查驗。《辭海》中将檢核解釋為對事物進行審查、核實、審核。
在繁體中,檢核的寫法為「檢核」,字形上增加了木部,表示這個詞與木材、木制品相關。
古時漢字寫法中,「檢核」可以寫作「檢核」或「檢確」。寫作「檢確」時,用了「木」部作為部首,「果」的聲旁作為旁部,表示檢查并确認果實的意思。
1. 我們需要檢核他的資格和經驗是否符合擔任這個職位的要求。
2. 這個公司每年都要對産品進行檢核,以确保質量符合标準。
1. 核查:對某事物進行仔細審查和核實。
2. 核實:确認某件事情的真實性或準确性。
3. 檢驗:對物品或事物進行測試和驗證。
審查、核實、核查、驗證
放任、不查、放松、忽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