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頓頑的意思、頓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頓頑的解釋

(1).流星名。《隋書·天文志中》:“飛星大如缶若甕,後皎然白,前卑後高,此謂頓頑。”《文獻通考·象緯四》:“《中興天文志》:……飛星有五:一曰天刑,二曰降石,三曰頓頑,四曰解銜,五曰大瀆。”

(2).愚笨頓嚣。頓,通“ 鈍 ”。 唐 韓愈 《祭鄭夫人文》:“念茲頓頑,非訓曷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頓頑”屬于漢語中較為少用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單字訓诂與文獻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頓”在《說文解字》中釋為“下首也”,本義指叩首動作,後引申出停頓、困頓、遲鈍等義項(《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頑”在《廣雅》中訓為“鈍也”,《玉篇》稱“愚也”,主要表示愚笨、固執的特性(《漢字源流字典》,語文出版社)。二字組合後,“頓頑”整體強調思維或行為的遲滞性。

二、文獻釋義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兩種狀态:

  1. 遲鈍愚昧:如《後漢書·列女傳》注引“頓頑者,謂愚鈍之人”,指智力或反應能力的不足;
  2. 頑固不化:宋代筆記《容齋隨筆》載“頓頑之性難移”,突出性格層面的固執難改。

三、現代應用

在現代漢語中,“頓頑”主要保留在方言或特定文學語境中,例如閩南語仍用“頓頑”形容孩童反應遲緩(《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學術領域偶見于心理學論著,用于描述認知障礙特征(《臨床語言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注:本文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第7版)詞條“頓頑”,并結合《王力古漢語字典》複合詞分析原則綜合考訂。

網絡擴展解釋

“頓頑”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

一、天文學中的流星名稱

在古籍《隋書·天文志中》和《文獻通考·象緯四》中,“頓頑”被記載為一種流星類型,其特征是“飛星大如缶若甕,後皎然白,前卑後高”。古代将飛星分為五類,其中“頓頑”位列第三,屬于特殊天象的命名。此外,該詞還用于中國古代星官系統,如豺狼座的恒星“頓頑一”即屬于氐宿星官的一部分。


二、形容愚笨或遲鈍

“頓頑”通“鈍頑”,指愚笨、頑固或反應遲鈍的狀态。例如唐代韓愈在《祭鄭夫人文》中寫道“念茲頓頑,非訓曷因”,通過“頓頑”表達對自身愚鈍的反思。這裡的“頓”為通假字,與“鈍”同義,強調思維或行為的遲緩。


補充說明

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出現,多用于文獻或特定語境。若需進一步了解天文術語或古代詞彙的演變,可參考《隋書》《文獻通考》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拜賜百靈鳥飙流泊車撥換裁衷層嶂塵務車圍電料奪席談經犯戒費猜風號雨泣風口浪尖風聞言事拂奪感人肺腑個把擱闆鶴湖黑祥回車胡倫課簡省矯尾厲角積木京華譏排計台機勇赍志而殁課徒拉拉扯扯哰叨聯肩連湯帶水囊膪能語狼扭直作曲披挹潛聽山意省納市塵食奉詩囊守圉抒憤四臨松漿太常妻塔斯社題品通往完白山民聞雞舞汙吏閑邀邀下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