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送形的意思、送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送形的解釋

送别死者形骸。《禮記·問喪》:“送形而往,迎精而返也。”《晉書·東海王越傳》:“送形而往,迎精而還。此墓廟之大分,形神之異制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送形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及方言用法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層釋義:

一、核心釋義:送别遺體(古語用法)

指護送、安葬逝者的遺體,屬文言用法。

字義溯源:

二、方言延伸:陪伴行走(區域性用法)

在部分方言區(如閩南語)中,“送形”可引申為“陪同某人前往某地”,強調身體力行的陪伴。

示例:

“伊欲去車站,汝去送形一下”(他要去車站,你陪他走一趟)。此用法保留古語“送”的伴隨義與“形”的實體義,但脫離喪葬語境,轉為生活場景。

來源參考:《閩南方言大詞典》(2006年福建人民出版社)第428頁。


注:因“送形”屬低頻詞,現代漢語詞典未廣泛收錄,其釋義需依托《漢語大詞典》及方言辭書考據,暫無法提供有效電子資源鍊接。學術引用建議查閱上述紙質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送形”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送形(拼音:sòng xíng,注音:ㄙㄨㄥˋ ㄒㄧㄥˊ)指送别死者的形骸(即遺體),強調在喪葬儀式中護送逝者肉身的最後旅程。


二、出處與文獻依據

  1. 《禮記·問喪》
    “送形而往,迎精而返也。”
    ——意為護送遺體下葬後,迎接逝者的精神返回受祭。

  2. 《晉書·東海王越傳》
    “送形而往,迎精而還。此墓廟之大分,形神之異制也。”
    ——進一步區分了“形”(肉體)與“神”(靈魂)的不同歸宿。


三、用法與語境


四、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禮儀、文獻或文學創作中。例如,描述傳統喪葬文化時可能引用此詞。


五、擴展參考

若需了解更多古代喪葬術語(如“迎精”“形神”),可查閱《禮記》《儀禮》等典籍,或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來源、3、4)。

别人正在浏覽...

白及巴子國蹦極表述兵人不解事勏劶曹溪察訪潮腦城内稱托沖操出身加民登進雕衰鬥攏多高覩着知微繁字奉法風言霧語佛郎梗絕寒風畫中有詩晦藏回響奸說焦瘦介操截胫剖心孔熾誇異連昌良圖獵蠅瀝款邏護品臣平亭淺下輕薄蓮華清宴寝停軟墊飾臣仕貧食食曙雞肆然俗籠籉簦調喉圍棋衛星導航畏影而走物以希為貴舷牆小忽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