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送形的意思、送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送形的解釋

送别死者形骸。《禮記·問喪》:“送形而往,迎精而返也。”《晉書·東海王越傳》:“送形而往,迎精而還。此墓廟之大分,形神之異制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送形”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送形(拼音:sòng xíng,注音:ㄙㄨㄥˋ ㄒㄧㄥˊ)指送别死者的形骸(即遺體),強調在喪葬儀式中護送逝者肉身的最後旅程。


二、出處與文獻依據

  1. 《禮記·問喪》
    “送形而往,迎精而返也。”
    ——意為護送遺體下葬後,迎接逝者的精神返回受祭。

  2. 《晉書·東海王越傳》
    “送形而往,迎精而還。此墓廟之大分,形神之異制也。”
    ——進一步區分了“形”(肉體)與“神”(靈魂)的不同歸宿。


三、用法與語境


四、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禮儀、文獻或文學創作中。例如,描述傳統喪葬文化時可能引用此詞。


五、擴展參考

若需了解更多古代喪葬術語(如“迎精”“形神”),可查閱《禮記》《儀禮》等典籍,或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來源、3、4)。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送形

《送形》是一個有趣而獨特的詞彙,它在漢語中有多個意思,其中最常見的含義是指死亡或告别。除此之外,這個詞還可以表示擺脫某種束縛或困境。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送形》的字形構造由“辶”和“彡”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辶”表示行走,在這裡起到象征死亡的作用;“彡”表示形狀,代表着藝術或美。這個詞總共有9筆。

來源

《送形》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臨澧賦》中,當時的意思是指死亡。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表示告别的意義。在文學作品或詩歌中,常用來描述離别或人生終點。

繁體

《送形》的繁體字為「送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存在一些變化。《送形》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有一些差異,主要體現在筆畫的書寫方式上,但字形結構整體上保持相似。

例句

1. 他馬上就要離開我們,這是一次真正的《送形》。
2. 此生離别,唯願不再有太多的《送形》。
3. 《送形》之際,我深感珍惜生命的可貴。

組詞

送别、形色、形态、形勢、形容、形成。

近義詞

送别、别離、離别、分手。

反義詞

相聚、相遇、團聚、重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