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頓的意思、提頓的詳細解釋
提頓的解釋
書法術語。指運筆的提起按下。亦喻文章的自然起伏。 清 陳其元 《庸閑齋筆記·蔣振生書法6*論》:“然提頓二字相連,捷於影響。” 清 徐作肅 《侯方域<蹇千裡傳>評》:“可見文不在妝點,一涉妝點便拙,拙便死。提頓分明,則神姿四映。”
詞語分解
- 提的解釋 提 í 垂手拿着有環、柄或繩套的東西:提壺。提燈。提籃。提包。提盒。提綱挈領。 引領(向上或向前等):提心吊膽。提升。提挈。提攜。 說起,舉出:提起。提出。提醒。提倡。提議。提名。提案。提要。 将犯人從關押之處帶出來:提審。提犯人。 率領,調遣:提兵。 取出:提取。提貨。 漢字筆形之一,即挑。 舀取油、酒等液體的一種用具:油提。酒提。 古代鼓名:“師帥執提”。 姓。 降 提 ī ㄉㄧˉ 〔提防
- 頓的解釋 頓 (頓) ù 很短時間的停止:停頓。頓宕。抑揚頓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頓然。頓即。頓悟。茅塞頓開。 叩,跺:頓首再拜。 處理,設置:安頓。整頓。 疲乏:困頓。勞頓。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動:橫的兩頭都要頓一頓。 次:三頓飯。 古同“鈍”,不鋒利。 姓。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提頓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提頓”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一、書法與文學術語(主要含義)
指運筆或文章結構中的節奏變化:
- 書法領域:指毛筆書寫時「提筆」與「按頓」的運筆技巧。通過提按交替,形成筆畫的粗細、虛實變化,增強線條表現力。
- 文章寫作:比喻文字的自然起伏與節奏感,通過語句的停頓、強調使内容層次分明、張弛有度。
二、其他語境(較少見)
- 言辭表達:個别資料提及可形容“言辭刻薄嚴厲”(如),但此用法未被權威詞典廣泛收錄,需謹慎使用。
補充說明
清代文獻《庸閑齋筆記》等曾用此詞描述書法與文風,如:“提頓分明,則神姿四映”。當代更常見于書法教學或文學評論中。
如需進一步考證方言或特殊場景用法,建議查閱專業辭書或語料庫。
網絡擴展解釋二
提頓
提頓是一個漢字,拼音為tí dùn。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手部(扌)部首,右邊是昔部(乙)部首;它總共有6畫。
提頓這個詞的來源目前仍不明确,但可以看出它的繁體形式與簡體形式相同,沒有明顯的差别。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提頓的形狀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結構是類似的。例如,可以通過觀察《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發現提頓的形狀與現代稍有不同,但仍然可以被認出。
以下是提頓一詞的例句:
1. 他的提頓動作非常準确。
2. 他在比賽中表演了一個高難度的提頓。
組詞:提剪、彳提、撥提。
近義詞:扭動、颠簸。
反義詞:固定、穩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