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任子的意思、任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任子的解釋

(1).因父兄的功績,得保任授予官職。《漢書·王吉傳》:“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驕驁,不通古今……宜明選求賢,除任子之令。” 顔師古 注引 張晏 曰:“子弟以父兄任為郎。” 宋 蘇洵 《上皇帝書》:“夫所謂任子者,亦猶曰信其父兄而用其子弟雲爾。”《續資治通鑒·宋太宗至道二年》:“乙未,詔:‘自今五品以上官任子,止賜同學究出身,依例赴選集,不得濫授攝官。’” 清 顧炎武 《菰中隨筆·漢選士之法》:“大抵任子多為郎,以為太子洗馬。”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四章第二節:“二千石以上的官吏,任滿三年可以保舉子弟一人為郎,叫做‘任子’。”參閱《文獻通考·選舉七》。

(2).人質,指為取信對方而用作抵押的人。《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馬超 ﹞固請割地,求送任子。”《晉書·成帝紀》:“﹝ 鹹和 ﹞五年春正月己亥,大赦。癸亥,詔除諸将任子。”《北史·吐谷渾傳》:“ 獻文 以重勞将士,乃下詔切責之,徵其任子。”《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七年》:“ 曹操 下書責 孫權 任子, 權 召羣僚會議, 張昭 、 秦松 等猶豫不決。” 胡三省 注:“任,質任也。”

指 任公子 。《文選·曹植<七啟>》:“乃使 任子 垂釣, 魏氏 發機。” 呂向 注:“ 任子 , 任公子 ,善釣者。”參見“ 任公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任子作為漢語詞彙,在不同曆史時期具有多重含義,主要包含以下三種釋義:

一、古代蔭官制度

指漢代至宋代實行的“任子制”,即高級官員可憑功勳或職位保舉子孫入仕。《漢書·哀帝紀》記載“除任子令”,顔師古注引應劭曰:“任子,父任其子也。”《文獻通考·選舉考七》進一步說明:“任子法始于漢,而其法尤備于唐。”該制度是古代世襲特權的重要體現。

二、姓氏與子嗣的指稱

在宗族語境中,“任子”可指代任姓家族的子弟。例如清代學者錢大昕在《十駕齋養新錄·姓氏》中辨析:“任子之任,音壬,與‘王孫’、‘公孫’同例。”此用法強調血緣傳承關系。

三、委任職務的延伸語義

作動詞時,“任”有任用、委派之意,故“任子”在特定文獻中可解作“使子任職”。如明代張自烈《正字通》釋:“任,又聽其使也,如‘任子’即委其子以職。”這一用法強調父輩對子代的職務指派權。

網絡擴展解釋

“任子”一詞在不同曆史文獻和語境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綜合各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1. 官職保任制度
    指漢代通過父兄功績保舉子弟獲得官職的制度,屬早期官僚選拔方式。如《漢書·王吉傳》記載「任子弟為郎官」,宋人蘇洵曾上書批評此制易導緻官員素質參差。該制度在東漢至魏晉時期仍存續,成為門閥世襲的體現。

  2. 政治人質
    指古代政權間為締結盟約時互派的人質,常見于軍事外交場景。如《三國志》載曹操要求孫權送任子,《北史》提及吐谷渾向魏國送任子,這類人質多由權貴子弟擔任,以确保盟約履行。

  3. 特指任公子
    在文學典故中指代古代善釣者任公子,如曹植《七啟》中「任子垂釣」的描寫。此為文學化用典,非制度性含義。


補充說明:現代語境中,“任子”也偶見于人名(如所述),但核心曆史含義仍以上述三點為主。如需具體案例或擴展閱讀,可參考《漢書》《三國志》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枉百花争豔敝卒簸之揚之﹐糠秕在前彩鹢參加者常因崇堕楚歌四面唇揭齒寒麤滞地理位置丁丁東流西上斷香零玉飛生割靴腰子工功挂心號哭喉吭華辀昏弱僵蠶兼土觊利進軍祭品九嬰锟铻廓充來征六瑩馬馱子滿山遍野敉邦銘戒濃妝豔飾排疊旁生偏食破費黔愚晴天霹靂青烏子蛩語氣象一新權節曲伎蹂若柔則掃地無餘書桌司官矘視堂族潭積桃紅柳綠通幽博士葉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