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在身上用以辟邪护身的佛像。《红楼梦》第七八回:“説着,又向怀中取出一个旃檀香小护身佛来。” 清 焦应旂 《西藏志·衣冠》:“又带一银盒,名曰阿务,内装护身佛、子母药之类。”
护身佛是汉语词汇,指随身携带的佛像,主要用于辟邪、护佑平安。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解释:
护身佛(拼音:hù shēn fó)指一种小型佛像,常被佩戴或随身携带,传统上认为具有驱邪避灾、保护安全的作用。例如《红楼梦》第七八回提到“旃檀香小护身佛”,清代《西藏志·衣冠》也记载随身银盒内装护身佛。
现代语境中,“护身佛”也被引申为比喻能提供保护的人或事物,例如“知识是人生的护身佛”。但需注意,此用法非传统核心定义。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考据,可参考《红楼梦》原文或清代民俗文献。
《护身佛》是指在佛教中具有护身作用的佛像或佛链。人们相信通过信仰和佩戴护身佛,可以得到佛祖保佑,避免灾祸与病痛,保持身体和心灵的平安。护身佛也被视为一种符号,代表着信仰和保护。
《护身佛》可以拆分成三个部分:护(hu),身(shen),佛(fo)。
部首和笔画如下:
护:右手旁、扌部首、8画。
身:自身部首、7画。
佛:亻部首、7画。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是一种追求解脱和智慧的宗教。佛教于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通过与中国文化和哲学的融合,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特色。《护身佛》作为一种信仰和守护符号,是佛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民间信仰中的衍生。
《护身佛》在繁体字为「護身佛」。
在古时候,人们对《护身佛》的描述和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但根据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佛教绝大部分的汉字写法并未发生较大变化。
以下是关于《护身佛》的例句:
1. 我佩戴着护身佛,希望它能给我带来平安和幸福。
2. 这尊护身佛是我在寺庙里亲手雕刻的。
3. 她相信护身佛有神奇的力量,每天都会虔诚地向它祈愿。
基于《护身佛》中的三个字,可以组成以下词语:
组词:护身符、护身守护、佛像。
近义词:护身护法、庇佑、保佑。
反义词:咒诅、诅咒、咒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