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獵。 漢 焦贛 《易林·旅之鼎》:“ 文君 燎獵, 呂尚 獲福。” 漢 王符 《潛夫論·賢難》:“昔有 司原氏 者,燎獵中野。” 汪繼培 箋:“《爾雅·釋天》:‘宵田為燎。’ 郭 注:‘即今夜獵載鑪照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微旨》:“春夏燎獵,詈駡神靈。”
“燎獵”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基本含義
原指通過焚燒草地或森林驅趕野獸進行狩獵的行為。這種方式利用火勢迫使動物逃出隱蔽處,便于捕捉,屬于古代狩獵的特殊手段。
古籍中的引申義
在《易林》《潛夫論》等文獻中,“燎獵”被解釋為夜獵,即夜間舉火照明進行狩獵。例如《爾雅·釋天》提到“宵田為燎”,郭璞注“即今夜獵載鑪照也”,說明夜間用火把或爐火照明是燎獵的特征。
現代比喻用法
當代漢語中,該詞常用于比喻通過非常規手段迫使他人行動,例如制造壓力或危機以達成目的。
文化禁忌
部分古籍(如《抱樸子》)提到“春夏燎獵”可能觸犯神靈,反映了古人對自然破壞行為的禁忌觀念。
該詞既指古代焚燒驅獸或夜獵的具體行為,也衍生出策略性施壓的抽象含義。具體釋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燎獵》是一個漢字詞,含義為“獵取野獸時點燃草木使其熏出躲藏的野獸”。該詞由兩個字組成:燎(liáo)和獵(liè)。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燎(8畫):火(huǒ)+尞(liào)
獵(11畫):犬(quǎn)+艹(cǎo)+犬(quǎn)+虍(hū)
《燎獵》一詞源自《周易·大象》:“鹹,亨,利貞,取女吉。 象曰:天雷,履;燎窒,何可久也。” 這裡的“燎窒”即指“燎獵”。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燎獵”。
在古代,燎獵的寫法有所變化。其中“燎”字的古代寫法為“燹”,“獵”字的古代寫法為“䝟”。以下是一個使用古代寫法的例句:“熊罴百獸,無所燹至(曾經遣散、消滅)。”
以下是一些與《燎獵》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燎原(指大火燒毀草木和莊稼)、燎眉(指直接燒毀眉毛,形容災難臨頭)、燎原放火(比喻挑起沖突或戰争)
近義詞:焚燒、點火、燃燒
反義詞:撲滅、熄滅、冷靜
以上是關于《燎獵》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簡要介紹。【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