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閃光亮。 唐 孟郊 《石淙》詩之九:“潛角時聳光,隱鱗乍漂冏。”
由于"漂冏"并非現代漢語規範詞彙,也未收錄于權威詞典中,現結合漢字學原理與古籍用例分析如下:
漂(piāo/piǎo/piào)
《說文解字》釋為"浮也",本義指物體浮于水面流動,引申為漂泊、漂洗、漂亮等義。如《史記·項羽本紀》"漂橹"形容血流浮起盾牌,見中華書局點校本1959年版卷七。
冏(jiǒng)
甲骨文作"囧",象窗口透光形。《說文》:"冏,窗牖麗廔闓明也",本義為光明,後通"炯"。如《文選·江淹〈雜體詩〉》"冏冏秋月明",引自中華書局1977年版李善注本卷三十一。
非規範詞形
查《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1986-1994)、《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均未收錄"漂冏"詞條,國家語委現代漢語語料庫亦無用例。
可能為訛寫
或為"漂泊冏途"之省寫("冏"通"迥",表遠),如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漂泊西南天地間";亦可能為網絡語境中"漂"(北漂)與"冏"(窘迫)的臨時組合。
若需嚴謹使用,建議采用規範詞形:
主要參考文獻
“漂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具體來源分析:
浮閃光亮
多數文獻(如、、)指出,“漂冏”意為物體表面閃爍的光澤。例如唐代詩人孟郊《石淙》詩中“隱鱗乍漂冏”,描述水中鱗片在光線下的浮光掠影。
引申為不穩定狀态(存疑)
提到“形容人或事物飄蕩不定”,但此釋義未見于其他權威來源。可能為個别詞典的引申解釋,或與其他詞語混淆。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語境理解含義,優先參考古籍用例(如孟郊詩句)及權威辭書釋義。
百八真珠褊阸冰華懲警楚筵辭醴蕩飏打平夥雕辂放之四海而皆準福晉趕盡殺絶趕塌回乾就濕家給叫苦不疊集辭潔澤金粟九寡九僧詩九韶沮亂牢籠理督林廬碌碌庸才滿滿堂堂囊膪拿雲手逆鱗千緒萬端青虛秋容虬須客蚑行喙息铨簡染塵閏征若英身外之物神我世權施為雙俸耍一手水橋蜀犬斯洛伐克索麪台謝忝越跳棋駝馬鵌鼵蛙蠙衣誤差先代香蛾顯美賢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