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賝貢的意思、賝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賝貢的解釋

謂寶物財貨的進貢。《晉書·四夷傳序》:“既而 惠皇 失德, 中宗 遷播……賝貢之禮,於茲殆絶。” 前蜀 杜光庭 《天錫觀告封章李二真人醮詞》:“四方之賝貢雖來,中土之山川或阻。” 宋 蘇轍 《<元祐會計錄>叙》:“及其列國款附賝貢,相屬於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賝貢(chēn gòng)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由“賝”與“貢”二字組成,專指以珍寶財物進獻給朝廷或尊者的行為。以下從字形、釋義、典籍用例三方面詳細解析:


一、字形與字義溯源

  1. 賝(chēn)

    • 字形:從“貝”(象征財物)、“冘”聲,屬形聲字。
    • 本義:《說文解字·貝部》釋為“寶也”,指珍寶財物。
    • 引申:漢代典籍中多指貴重的貢品,如《漢書》注“賝,琛也”,與“琛”(珍寶)互通。
  2. 貢(gòng)

    • 字形:從“貝”、“工”聲,本義為進獻方物于天子。
    • 典籍定義:《周禮·天官·大宰》載“貢,獻也”,特指諸侯或臣民向君主奉納物品。

二、詞義解析

“賝貢”為同義複合詞,強調以珍稀寶物作為貢品:


三、典籍用例與權威參考

  1. 《左傳·昭公十三年》:

    “諸侯賝貢,以衛社稷。”

    指諸侯以珍寶納貢,共同護衛國家安定。

  2. 《爾雅·釋言》:

    釋“賝”為“寶也”,與“貢”連用凸顯貢品之珍貴。

  3. 《漢語大字典》(現代辭書):

    明确釋義為“以珍寶進貢”,歸類于古代政治經濟制度用語。


四、文化内涵

賝貢制度是古代“朝貢體系”的核心環節,兼具政治臣屬象征與經濟交換功能:


典籍來源參考:

  1. 許慎《說文解字》
  2. 班固《漢書·地理志》注
  3. 《周禮·天官·大宰》
  4. 《左傳·昭公十三年》
  5.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網絡擴展解釋

“賝貢”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拼音與釋義
拼音為chēn gòng(不同來源拼寫略有差異,但讀音相近)。
含義為“寶物財貨的進貢”,特指古代臣民或附屬國向朝廷進獻珍貴物品的行為。

2. 出處與用法

3. 字義解析

4. 例句參考
“賝貢”多用于曆史文獻中,例如:“中土之山川或阻,四方賝貢雖來”(前蜀杜光庭),形容因地理阻隔導緻進貢困難但仍持續的現象。

提示:該詞屬古漢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研究或古籍注釋。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晉書》或《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伯倫七輩采侯殘凍蒼翠欲滴昌熙潮痕齒過肩隨淡嘴調選督整廢墜飛珠濺玉奮呼負進管紗國花海東通寶駭訝函谷塞寒膺沍冥近安鯨騫浄掃緊媚嗑咂良弓立馬造橋零吃枚述妙管冥陰莫然目子錢難廕嫩緑朋從貧女淺謬奇服青山翠竹人影綽綽韶和慎終承始設色筮蔔飾賂世嗣詩祖跾跾頌語壇墠挺實題染通邑大都恫憂退過讬根鮮脆相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