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春的意思、放春的詳細解釋
放春的解釋
(1).謂春天花木萌發生長。 唐 杜甫 《留别公6*安太易沙門》詩:“沙村白雪仍含凍,江縣紅梅已放春。” 明 何景明 《冬至》詩:“簷前白日不覺晚,山下寒梅俱放春。”
(2).舊時寒食節前的一種遊春活動。 宋 周密 《武林舊事·放春》:“ 蔣苑使 有小圃,不滿二畝,而花木匼匝,亭榭奇巧。春時悉以所有書畫、玩器、冠花、器弄之物羅列滿前,戲效關撲……且立标竿、射垛及鞦韆、梭門、鬭鷄、蹴踘諸戲事,以娛遊客。衣冠士女至者,招邀杯酒,往往過禁煙乃已。”
詞語分解
- 放的解釋 放 à 解脫約束,得到自由:把籠子裡的鳥放了。放膽。放誕。放任。放肆。放歌。放懷。豪放。釋放。 散(刵 ):放工。放假。放學。放晴(陰雨後轉晴)。 帶牲畜到野外去吃草: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動,放手不管,含貶義)。 驅逐到遠方去:放逐。放黜。流放。 到基層去:放官(古時指任命為外地官員)。下放。 發出:放電。放毒。放光。發放。 借錢給别人,收取利息:放債。放貸。 擴展:放大。放寬。 花開:百花
- 春的解釋 春 ū 一年的第一季:春季(農曆正月至三月)。春節。春色。春晖(春天的陽光,喻父母的恩情)。春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婦女的眉毛)。春秋(a.春季和秋季;b.指年月;c.指人的年歲,如“春春正富”;d.指中國古代的編年體史書,魯國的《春秋》。亦泛指曆史或曆史著作;e.中國的曆史上的一個時代)。 兩性相求的欲望:春心。懷春。 生機:大地回春。 姓。 秋 筆畫數:; 部首:日;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放春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放春”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
植物萌發,春景初現
指春天到來時,花木開始發芽生長,大地呈現生機勃勃的景象。例如唐代杜甫《留别公安太易沙門》中寫道:“沙村白雪仍含凍,江縣紅梅已放春”(),描繪了白雪未融而紅梅已綻放的早春景象。明代何景明《冬至》詩也提到“山下寒梅俱放春”,進一步印證這一含義()。
-
寒食節前的傳統遊春活動
宋代周密《武林舊事》記載,南宋時期寒食節前有“放春”習俗,人們會在園林中賞花、飲酒、遊戲。例如蔣苑使的小圃會陳設書畫、冠花等物供遊人娛樂,活動持續到寒食節結束()。
使用場景與延伸
- 現代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描述自然景象,如“山野放春,桃李争妍”()。
- 作為成語時,強調春天的生機與美好,例如“大地放春,萬象更新”()。
需要更詳細的曆史典故或詩詞例證,中标注的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放春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指春天來臨,大地放飛,萬物複蘇的景象。它可以拆分為“方”、“日”、“寸”三個部首,共有13個筆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獻中,最早見于《楚辭·歌王宴》中。放春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放春這個詞的基本結構并未改變。以下是一個例句:“春風習習,百花放春,萬物複蘇。”放春沒有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