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鸮的别名。《埤雅·釋鳥》:“鴞大如斑鳩,緑色,所鳴其民有禍。《證俗》雲:‘鴞,禍鳥也,今謂之畫鳥,蓋聲之誤也。’《草木疏》曰:‘惡聲之鳥也,入人家兇, 賈誼 所賦鵩鳥是也。’”
“禍鳥”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彙,既指代特定鳥類,也作為比喻性成語使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代鸮類鳥
“禍鳥”是古代對鸮(貓頭鷹的一種)的别稱,因其鳴叫聲被認為預示災禍。例如《埤雅·釋鳥》記載:“鴞大如斑鳩,緑色,所鳴其民有禍。”
比喻義
作為成語,比喻帶來災禍的人或事物,常用于形容招緻不幸的個體或現象。
鸮的特征為綠色羽毛、體型類似斑鸠,其叫聲被認為不祥(《草木疏》稱“惡聲之鳥”)。
禍鳥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含義:
1. 比喻帶來災禍或不幸的人或事物。
2. 指善惡難分、将帶來不幸的預兆。
禍鳥這個詞由“禍”和“鳥”兩個部首組成,筆畫分别為禍(8畫)和鳥(8畫)。
禍鳥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化和民俗傳統的觀念。
禍鳥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禍鳥一詞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這取決于具體的曆史時期和文獻。
1. 他是個禍鳥,每次他出現,事情就會變得糟糕。
2. 這個不吉利的預兆如同一隻禍鳥盤旋在我的頭頂。
1. 禍害:指給人們帶來災難或不幸的事物。
2. 禍亂:形容一片混亂、不安甯的狀态。
不祥、厄運、災星。
吉鳥:指帶來吉祥、幸運的人或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