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山黑水的意思、白山黑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山黑水的解釋

(1) [Mt.Changbaishan and the Heilongjian River,Mt.Changpai and the Amur River]∶長白山和黑龍江

(2) [northeast of China]∶泛指東北地區

白山黑水出異産,在昔遼代曾窮搜。—— 唐孫華《鷹坊歌與夏重恺功同賦》

詳細解釋

長白山 和 黑龍江 的合稱。亦泛指我國東北地區。《金史·世紀序》:“ 生女直 地有 混同江 、 長白山 , 混同江 亦號 黑龍江 ,所謂‘白山黑水’是也。”《人民文學》1982年第7期:“從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從 東海 之濱到西北高原,從 内蒙古 草原到 天山 南北,祖國的絕大部分省、市、自治區都留下了總司令辛勤視察的足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白山黑水”是漢語中具有地理與文化雙重象征意義的固定詞組,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源釋義

“白山”指長白山(古稱“不鹹山”),因山頂終年積雪、山體灰白而得名;“黑水”指黑龍江,因江水色澤深暗、流域土壤肥沃呈黑色得名。該詞組最早見于《金史·世紀》記載:“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長白山,混同江亦號黑龍江,所謂白山黑水是也。”

二、地理指代

在漢語詞典中,“白山黑水”被定義為中國東北地區的代稱,涵蓋今遼甯、吉林、黑龍江三省及内蒙古東部。《中國地名大辭典》明确标注其範圍“北至外興安嶺,南抵遼東半島,東達烏蘇裡江”,成為描述東北地域特征的标準用語。

三、文化象征

該詞彙在文學作品中承載着邊疆意象,如清代詩人納蘭性德《長相思》中“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即隱含對白山黑水地域的描繪。近現代更衍生出“抗聯精神”等紅色文化内涵,被《東北抗日聯軍史》稱為“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精神坐标”。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2. 《中國地名大辭典》史為樂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3. 《東北曆史地理》李治亭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
  4. 《中國民族史》王鐘翰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

網絡擴展解釋

“白山黑水”是一個漢語成語,用于代指中國東北地區,具體含義及文化背景如下: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1. 本義
    “白山”指長白山,“黑水”指黑龍江。該詞最早見于《金史·世紀》,原文記載:“生女真之地有混同江、長白山。混同江亦號黑龍江,所謂‘白山黑水’是也。”
  2. 引申義
    後泛指東北地區,涵蓋今遼甯、吉林、黑龍江及内蒙古東部一帶。

二、地理與象征意義

  1. 自然特征
    • 白山(長白山):東北亞最高山脈,主峰白雲峰海拔2691米,曆史上曾稱“不鹹山”“太白山”,金代定名“長白山”,寓意“長相守,到白頭”。
    • 黑水(黑龍江):中國第三大河,因江水含腐殖質多呈青黑色得名,古稱“混同江”。
  2. 文化象征
    近代常以“白山黑水”象征東北人民的抗争精神。例如,抗日戰争時期,該詞與東北抗聯的英雄事迹緊密關聯,代表堅韌不屈的民族氣節。

三、用法與文學引用


四、總結

“白山黑水”既是地理标識,也是文化符號,承載着東北地區的自然特征與曆史記憶。如需更詳細的曆史典故或文學用例,可參考《金史》、地方志及相關抗戰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跋躠辯谳俵撥慘緑愁紅伧歌成礦愁腸窗簾川原垂诰峨峨湯湯方回犯禁飯粒匪躬肺劄杠彴溝塹辜功國際複興開發銀行國律寒影何但紅糁黃溪幻緣昒黑糊糊塗塗回邪入正加班費奸民矯假角枕羁檢積金累玉驚憚驚鵩鳥開門離逖龍亶沒滑名下無虛農閑淺僞起椗青坻曲形熱鬧場柔情蜜意盛産诜桂事倍功半飾官脫累未幾夏江城鮮缟仙旌鮮令新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