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初 安徽 宣城 施閏章 與 山東 萊陽 宋琬 ,并有詩名,故稱。《清史稿·文苑傳一·宋琬》:“始 琬 官京師,與 嚴沆 、 施閏章 、 丁澎 輩酬倡,有‘ 燕臺 七子’之目。其詩格合聲諧,明靚溫潤。既搆難,時作凄清激宕之調,而亦不戾於和。 王士禎 點定其集為三十卷。嘗舉 閏章 相況,目為‘南施北宋’。”
“南施北宋”是清初詩壇對兩位著名詩人施閏章與宋琬的并稱,具體解釋如下:
“南施”指安徽宣城的施閏章(1618—1683),字尚白,號愚山;“北宋”指山東萊陽的宋琬(1614—1673)。兩人因詩名并稱,王士禛評價“康熙以來詩人,無出南施北宋之右”。
施閏章
宋琬
需注意,部分解釋(如)将“南施北宋”誤作形容外貌或才能差異的成語(類似“南橘北枳”),但權威文獻(如《清史稿》)及文學史研究均指向兩位詩人的并稱,而非比喻性說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兩人具體作品或時代背景,可參考《清史稿》或清代詩歌研究專著。
南施北宋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分别是南施和北宋。它的意思指的是美女南方有煙雨江南的韻味,而才女北方有溫婉端莊的北宋之風。
南施:南(部首:十,筆畫:3)+ 施(部首:方,筆畫:5)
北宋:北(部首:匕,筆畫:2)+ 宋(部首:宀,筆畫:3)
南施北宋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錢謙益所著的《錢氏珠玑箋注》中。它形容了南方美女和北方才女的不同魅力和風貌。在繁體字中,南施北宋的寫法沒有變化。
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但南施和北宋的字形基本保持一緻。
她的豐姿婉約,宛如南施,令人陶醉其中。
她文雅端莊,舉止得體,正是北宋之風的體現。
南柯一夢、北國風光、南轅北轍、宋詞、南音北調、施展才華
南柯一夢、南音北調
南施北宋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