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複卒的意思、複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複卒的解釋

免服兵役或免納賦稅。

出處:

《漢書·食貨志上》:“民有車騎馬一匹者,複卒三人,車騎者天下武備也,故為複卒。”

顔師古 注:“當為卒者,免其三人;不為卒者,免其錢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複卒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免除兵役或徭役,是封建王朝實施的一種賦役優免制度。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複(復)

    • 本義:《說文解字》釋為“行故道也”,引申為免除、豁免賦稅或勞役。如《漢書·食貨志》載“民有爵複”,即指因爵位獲得賦役減免。
    • 權威釋義:許慎《說文解字》明确“複”有免除義,後世《玉篇》《廣韻》均承此說。
    • 本義:《說文解字》釋為“隸人給事者衣”,後泛指兵役、徭役。《玉篇》注:“卒,徭也。”
    • 引申義:在軍事語境中特指兵役,如《史記》中“發卒”即征調兵役。

二、複合詞釋義

三、曆史制度背景

該詞常見于史籍記載的賦役制度中:

  1. 對象:多針對軍功貴族(如“複其子孫”)、學者(如“博士弟子複其身”)、特殊職業(如“醫巫百工”)。
  2. 形式:分為終身複(永久豁免)與臨時複(特定年限豁免)。
  3. 演變:漢代“複除”制度成熟,唐宋後演變為“優免”,明清納入“賦役全書”規範。

四、權威文獻佐證

五、與現代詞彙關聯

“複卒”概念近似現代“賦役豁免”,但作為曆史術語已不再通用,僅見于古籍研究。其制度邏輯影響了後世戶籍賦稅政策的制定。


參考文獻來源:

許慎《說文解字》、顧野王《玉篇》、班固《漢書》、司馬遷《史記》、錢穆《中國曆代政治得失》(制度演變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複卒”是古代漢語中的特定用法,主要含義為免除徭役、兵役或賦稅,常見于漢代文獻中的政策描述。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曆史背景與用例

  1. 政策激勵:

    • 漢代為鼓勵民間養馬(用于軍事),規定“民有車騎馬一匹者,複卒三人”(《漢書·食貨志》),即每戶獻一匹戰馬可免除三人的兵役。
    • 晁錯在《論貴粟疏》中也提及此政策,強調通過經濟手段增強國防。
  2. 適用範圍:

    • 若家庭本需服兵役(“當為卒者”),則直接免除對應人數;
    • 若無需服役,則改為減免賦稅(“免其錢耳”)。

與其他釋義的辨析


“複卒”反映了古代中國通過賦役調節實現社會管理的策略,其含義需結合具體曆史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原文或晁錯政論。

别人正在浏覽...

謗詞班聯班然抱見禮扒掱搏髀裁中柴竹趁走棰辔等差數列彫绮放番豐韻複元歌賣格業鞲緤乖析谷處還必須花囿灰念活財神監寺積射士酒幔钜人長德窺圃勒兵力臂籠冠命辭遣意鬧埽内記室篇條辟差頗棱青蓮眼窮癟醋乳茶曬書穇稗嬗替神麗社群勢分水彩傱萃題破山寺後禅院兔缺烏沉圖王微詞尾頁無強務虛霞路險膚諧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