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低眉。表示謙卑、恭順、沉痛等情狀。《文選·揚雄<解嘲>》:“當今縣令不請士,郡守不迎師,羣卿不揖客,将相不俛眉。” 劉良 注:“不低眉下色以求賢人也。”《北史·蕭大圜傳》:“百年幾何,擎跽曲拳。四時如流,俛眉躡足。” 宋 梅堯臣 《開封古城阻淺聞永叔喪女》詩:“去年我喪子與妻,君聞我悲嘗俛眉。”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呂無病》:“女俛眉承睫,殷勤臻至。”
(2).謂向……低頭屈服。《南史·宋本紀上》:“公侯諸君,或世樹忠貞,或身荷爵寵,而并俛眉猾豎,無由自效,顧瞻 周 道,寧不弔乎!”《梁書·武帝紀上》:“皆俛眉姦黨,受制兇威。”
“俛眉”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少見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體現在古代文獻中。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字面含義
俛(miǎn)眉即“低眉”,指低頭或垂眼的動作,引申為謙卑、恭順、沉痛等情态,常用于描述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表情或姿态()。
情境擴展
根據文獻記載,該詞可具體表現為:
古代典籍中的用例
文學表達
清代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描寫“女俛眉承睫”,通過低眉順眼的姿态刻畫人物性格()。
與“嚬眉”的區别
俛眉(miǎn)側重謙卑或屈服,而嚬眉(pín)指皺眉憂愁(如李白詩中“嚬眉寡西笑”),二者讀音、含義均不同()。
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多出現在文言或學術讨論中,日常口語已罕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情感色彩。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代漢語詞彙的演變,可參考《古代漢語詞典》或相關文獻。
俛眉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低頭微笑或者微笑。
俛眉的部首是人字旁,拆分成兩個部分:亻和山。俛眉的總筆畫數為8劃。
《俛眉》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周南·桃夭》一章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俛眉*顧,不敢言不說。”這裡的“俛眉”描寫了女子含羞帶笑的樣子,用以表示他們對意中人的關懷和思念。
隨着時間的推移,俛眉的含義逐漸擴展到低頭笑、微笑等更廣泛的表情。
俛眉的繁體對應為「俛眉」。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俛眉的字形可能有所變化。然而,具體的古代字形已經難以考究,因為字形的演變和規範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1. 她聽到一個好笑的笑話,忍不住俛眉一笑。
2. 他看着她甜美的笑容,心中不禁俛眉。
1. 俛眉一笑:低頭微笑。
2. 俛眉帶笑:含笑的表情。
1. 微笑:低聲笑。
2. 笑容:臉部表情中帶有愉悅或喜樂的表情。
1. 愁眉苦臉:形容表情憂郁的樣子。
2. 冷漠:對人或事物漠不關心,沒有表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