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驕吝的意思、驕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驕吝的解釋

亦作“ 驕恡 ”。驕傲而吝啬。語出《論語·泰伯》:“如有 周公 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餘願世人改其無檢之行,除其驕吝之失,遣其誇矜尚人之疾,絶息嘲弄不典之言。” 唐 張說 《贈别楊炯箴》:“才勿驕恡,政勿煩苛。” 清 杜岕 《思賢篇送荔軒還京師》:“康衢本平坦,驕吝塗乃窄。”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六節:“ 唐玄宗 變通‘禮聞來學,不聞往教’的慣例,選名儒就寓邸授經,滿足使者的要求,不因國家強盛而表現驕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驕吝”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驕”和“吝”兩個單字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驕”本義指馬高大健壯,引申為傲慢、自滿,如《論語·學而》“貧而無谄,富而無驕”;“吝”則指過分愛惜財物或才能,包含小氣、鄙俗之義,如《周易·說卦》“坤為吝啬”。二字連用形容人既傲慢又狹隘的性格特征,常見于古代典籍對人性弱點的批判。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說文解字》指出“驕”屬馬部,反映古代以馬喻人的文化思維;“吝”歸口部,暗示言語上的拘謹。這種構詞法體現了漢語通過單字組合生成新義的造詞規律。現代語言使用中,“驕吝”多用于文學批評或道德評價語境,如描述“驕吝之氣妨害團隊協作”等社會現象。

需特别說明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在研究傳統文化倫理觀、分析古典文獻時仍具學術價值。學者王力在《古代漢語》中強調,此類複合詞承載着中國古代“修身克己”的道德要求,是研究傳統價值觀的重要語言标本。

網絡擴展解釋

“驕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詞義解析

“驕吝”由“驕”(驕傲)和“吝”(吝啬)組成,形容人既傲慢又小氣的品性。該詞最早出自《論語·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強調即使有卓越才能,若兼具驕橫與吝啬,其他優點也不值一提。

曆史用例

  1. 晉代文獻:葛洪在《抱樸子·疾謬》中批評時人“驕吝之失”,呼籲改正無檢點的行為。
  2. 唐代引用:張說在《贈别楊炯箴》中勸誡“才勿驕恡,政勿煩苛”,将“驕吝”與為政之道關聯。
  3. 清代詩文:杜岕以“驕吝塗乃窄”暗喻品德缺陷會限制發展。

現代釋義

現代詞典(如漢典、滬江線上詞典)均沿用經典解釋,定義為“驕傲而吝啬”。該詞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形容性格缺陷。

“驕吝”源自儒家經典,強調道德修養的重要性,警示人們即使才華出衆,若缺乏謙遜與慷慨,仍難被認可。其曆史用例與釋義高度統一,未出現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拔地倍多碧蘭筆意逼主播傳參玩城闉玳軸大氣污染大聲大盈庫蹀踱地理先生犯錯誤旛旛飛闾風燭草露輔送公電好高務遠劾按歡顔減負極本窮源寄母酒勁拘急曠官括羽袴腿老拳梁王伶牙俐齒淋尖踢斛六月起義龍骧鳳矯毛連跁跒漂遙潛光隱耀青瑤簡商賈勝利油田沈稼碎錦宿齋檀車湯神貪懶體心媮風推吐脫離妄為威風祥麟微特鄉郡脅底下插柴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