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驕吝的意思、驕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驕吝的解釋

亦作“ 驕恡 ”。驕傲而吝啬。語出《論語·泰伯》:“如有 周公 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餘願世人改其無檢之行,除其驕吝之失,遣其誇矜尚人之疾,絶息嘲弄不典之言。” 唐 張說 《贈别楊炯箴》:“才勿驕恡,政勿煩苛。” 清 杜岕 《思賢篇送荔軒還京師》:“康衢本平坦,驕吝塗乃窄。”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六節:“ 唐玄宗 變通‘禮聞來學,不聞往教’的慣例,選名儒就寓邸授經,滿足使者的要求,不因國家強盛而表現驕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驕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詞義解析

“驕吝”由“驕”(驕傲)和“吝”(吝啬)組成,形容人既傲慢又小氣的品性。該詞最早出自《論語·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強調即使有卓越才能,若兼具驕橫與吝啬,其他優點也不值一提。

曆史用例

  1. 晉代文獻:葛洪在《抱樸子·疾謬》中批評時人“驕吝之失”,呼籲改正無檢點的行為。
  2. 唐代引用:張說在《贈别楊炯箴》中勸誡“才勿驕恡,政勿煩苛”,将“驕吝”與為政之道關聯。
  3. 清代詩文:杜岕以“驕吝塗乃窄”暗喻品德缺陷會限制發展。

現代釋義

現代詞典(如漢典、滬江線上詞典)均沿用經典解釋,定義為“驕傲而吝啬”。該詞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形容性格缺陷。

“驕吝”源自儒家經典,強調道德修養的重要性,警示人們即使才華出衆,若缺乏謙遜與慷慨,仍難被認可。其曆史用例與釋義高度統一,未出現歧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驕吝

驕吝是一個中文詞彙,用來形容人性格上的兩種極端傾向。

詞義解析

驕指人狂妄自負、目中無人,吝指人小氣悭吝、不舍得付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驕:馬 + 傲 (馬:14畫,傲:13畫)

吝:口 + 心 (口:3畫,心:4畫)

來源

《說文解字》将“驕吝”作為兩個單獨的字詞,并在《漢語大字典》中出現如此解釋。

繁體

驕:驕

吝:嗛(由于吝沒有單獨的繁體字,該字在繁體中通常用于代替吝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驕的寫法為驕姠,吝的寫法為吞舛,表示的意思與現代相同。

例句

1. 他太驕了,總是對别人不耐煩。

2. 她過于吝啬,從不舍得花錢。

組詞

驕奢:指人過于傲慢和奢侈。

吝啬:指人過于小氣悭吝。

近義詞

驕傲:形容人狂妄自大、不服從他人。

吝啬:形容人過于節省、不舍得花費。

反義詞

謙虛:與驕相對,形容人謙遜、不自負。

慷慨:與吝相對,形容人大方、慷慨解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