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驚心。 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猶鈴鐸警耳,鐘鼓駭心。”
“駭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駭心”由“駭”(震驚、驚吓)和“心”(内心感受)組成,字面意為“使内心感到震驚”,常用于形容令人極度恐懼、驚訝的事物或場景。
作為形容詞/成語
作為動詞性短語
文學描寫:
“使這蟾蜍更加氣勢非凡,駭心動目”(通過視覺沖擊強化形象);
“神獸的凜然氣度使蓬迹觸目駭心”(突顯威嚴震懾力)。
抽象表達:
“鈴铎警耳,鐘鼓駭心”(聲音對心理的震撼)。
“駭心”最早見于魏晉時期文獻,如嵇康的哲學論述,後逐漸融入日常表達,強調外界刺激對心理的強烈影響。近義詞包括“駭目驚心”“驚心駭神”等。
如果需要更多例句或語境分析,可參考古典文學作品或權威詞典進一步查閱。
駭心(hài xīn)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非常恐怖、令人害怕的事物。它常常被用來描述令人震驚或者極度不安的情景。
“駭心”的拆分部首是“駭”和“心”。其中,“駭”是上面有“戈”字旁,下面是“馬”字旁的部首,讀作“hài”,表示恐懼;“心”是指代内髒器官的部首,讀作“xīn”,表示情感、心理。
“駭心”這個詞的來源并不明确,但可以猜測是由民間衍生而來。根據字義推斷,這個詞可能在古代出現,用來形容那些令人恐懼、震驚的事情。
在繁體字中,駭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寫法中,駭心的常用寫法是“駭心”。這個寫法采用傳統的馬字部首,震撼人心的情感與驚悚之意更加明确。
以下是一些關于“駭心”的例句:
1. 這個恐怖電影的結尾真是駭心無比。
2. 他的親身經曆是如此駭心,讓人無法忘懷。
3. 當我看到那具發黑的屍體,我感到一陣駭心。
一些使用“駭心”的組詞有:駭人聽聞、駭人眼球、駭人景象等。
近義詞包括:驚心動魄、令人發指、毛骨悚然等。
反義詞則有:歡樂愉快、安心甯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