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底的意思、倒底的詳細解釋
倒底的解釋
(1).副詞。現多作“到底”。猶言總要,總得。《紅樓夢》第五十回:“ 薛寳釵 道:‘倒底分個次序,讓我寫出來。’説着便令衆人拈鬮為序。”
(2).副詞。猶言畢竟,終究。 周素園 《貴州民黨痛史》:“私家財力,倒底不能持久。” 魯迅 《集外集·文藝與政治歧途》:“在生活困乏中,一面拉車,一面‘之乎者也’,倒底不大便當。” 柳青 《銅牆鐵壁》第十章:“ 銀鳳 倒底是女孩人家,無論如何,早控制不住自己,眼淚珠一顆跟一顆滾下來。”
(3).副詞。表示深究,猶言究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五回:“ 迂奶奶 又頂着問道:‘倒底那個的原告?’” 茅盾 《鍛煉》六:“他甚至想跑出大門去看看那怪人倒底走了沒有。” 徐遲 《“不過好日子哪天有?”》:“不過,抗戰倒底哪一年結束呢?”
詞語分解
- 倒的解釋 倒 ǎ 豎立的東西躺下來:摔倒。牆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 對調,轉移,更換,改換:倒手。倒換。倒車。倒賣。倒倉。倒戈。 正順 倒 à 位置上下前後翻轉:倒立。倒挂。倒影。倒置。 把容器反轉或
- 底的解釋 底 ǐ 最下面的部分:底層。底座。底下(a.下面;b.以後)。海底。底肥。 末了:年底。月底。到底。 根基,基礎,留作根據:刨根問底。底蘊。底稿。底版。 圖案的基層:白底藍花的瓶子。 何,什麼:底事傷
網絡擴展解釋
“倒底”是一個副詞,現多寫作“到底”,主要用法和含義如下:
一、基本含義
-
表示“總要、總得”
強調事情最終需要完成或解決。例如:
- 《紅樓夢》第五十回:“倒底分個次序,讓我寫出來。”
- 例句:“野山益朝也不含糊,上前就是一拜倒底,恭敬的遞上了降表。”
-
表示“畢竟、終究”
用于強調結果或本質。例如:
- 魯迅《集外集》:“在生活困乏中,一面拉車,一面‘之乎者也’,倒底不大便當。”
- 周素園《貴州民黨痛史》:“私家財力,倒底不能持久。”
-
表示深究“究竟”
用于疑問句,追問真相或細節。例如:
- 茅盾《鍛煉》:“他甚至想跑出大門去看看那怪人倒底走了沒有。”
- 徐遲《“不過好日子哪天有?”》:“抗戰倒底哪一年結束呢?”
二、使用注意
- 現代用法:現多規範為“到底”,“倒底”屬舊式用法,常見于文學作品或特定語境。
- 語境適配:在質疑、強調或表達無奈時使用,如“倒底怎麼回事?”(追問)、“倒底還是失敗了”(強調結果)。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語言學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倒底》這個詞是指事情的真相或底細,表示徹底搞清楚某事的意思。該詞的拆分部首是“倒”和“底”,其中“倒”的部首是人,而“底”的部首是廣。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
“倒底”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許多變化。據了解,“倒底”原本的漢字寫法是“倒底”,它采用了更複雜的字形結構和寫法,與現代簡化字略有不同。
以下是“倒底”在句子中的用法示例:
1. 我真的想知道他是怎麼倒底獲得這個成就的。
2. 你要找出問題的倒底原因才能解決它。
3. 我們必須弄清楚這個謎團的倒底答案。
與“倒底”相關的組詞有:倒黴、倒帶、倒閉、倒挂等。近義詞可能包括:真相、底細、究竟等。反義詞可能是:表面、虛假、模糊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