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 is not unique;do not come singly,but in pairs] 雖然罕見,但不隻獨個,還有可以配對的(多含貶義)
(1).某種少見的情況,偏有類似的出現,配成一對兒。多用于貶義。 清 黃鈞宰 《金壺浪墨·谄媚》:“吠犬侍郎,可與洗馬禦史為對,此等諂媚之法,乃無獨有偶如此。” 王國維 《紅樓夢評論》第五章:“至謂《紅樓夢》一書,為作者自道其生平者……信此説,則 唐旦 之《天國戲劇》,可謂無獨有偶者矣。” 劉半農 《奉答王敬軒先生》:“先生與這位老夫子,可稱無獨有偶。”
(2).表示僅有的兩個。 ********* 《萍蹤寄語》十六:“號稱一個公使館,就隻有這無獨有偶的兩個人。”
“無獨有偶”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含義為“并非隻有一個,還存在與之配對的”,常用來形容罕見的人或事物卻同時出現,或兩件相似的事情相繼發生。該成語出自清代小說家宣鼎的《夜雨秋燈錄·三集卷三》:“旁有少年曰:‘無獨有偶,此其一也。’”其結構由否定詞“無”與“獨”構成前半部分,再以“有”“偶”形成對照,體現事物成對出現的特殊性。
從語義演變角度,該成語早期多用于中性描述,後逐漸帶有對巧合現象的強調,現代漢語中常用于口語和書面語,含輕微感歎或調侃意味。例如:“某公司剛曝出數據洩露事件,無獨有偶,其競争對手本周也遭遇黑客攻擊。”
權威詞典如《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将其釋義為“罕見而恰巧同時出現”,漢典網則标注其反義詞為“獨一無二”“絕無僅有”。該成語的典故可追溯至《周易·系辭》中“陽卦奇,陰卦偶”的陰陽對應觀,反映了中國古代哲學中的對稱思維模式。
參考文獻:
“無獨有偶”是一個漢語成語,用于描述某種罕見的情況或現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有與之相似或配對的另一例。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出處:
語法結構:
近義詞 | 反義詞 |
---|---|
成雙成對、屢見不鮮 | 獨一無二、舉世無雙 |
層見疊出、不足為奇 | 蓋世無雙、絕無僅有 |
哀家梨保薦悲梗比詳博浪布疋倉腐忏滌長懷吃悸吃相叢緻爨下餘砥煉地突東坡竹獨祿肚皮裡點燈籠遏雲繞梁憣校馮闳俸券附化杆秤高勝工商業者遘愍狗竊還味何物花腔鼓角弓教唆犯結罔急管繁弦刊摘亮拱靈繡樓額買燈南容泥書排定日馭阮舍上捐神微壽陽公主手奏書面四子損費聽覺腯腯武打閑居小宰相蟹眼席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