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使令酌酒者。《禮記·投壺》:“﹝司射﹞命酌曰:‘請行觴。’酌者曰:‘諾。’” 陳澔 集說:“司射命酌酒者行罰爵。”
(2).使令酌酒。《晉書·元帝紀》:“初鎮 江 東,頗以酒廢事。 王導 深以為言,帝命酌,引觴覆之,於此遂絶。”
(3).泛指飲酒。 唐 王勃 《秋日宴季處士宅序》:“披白雲而開筵,俯青溪而命酌。”
“命酌”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與飲酒禮儀相關,具體可分解為以下三個義項:
使令酌酒者
指宴飲時,司儀(如司射)命令負責斟酒的人行罰酒。出自《禮記·投壺》記載的投壺禮場景,司射在儀式中“命酌”,示意侍者執行斟酒流程。
使令酌酒
表示直接下令斟酒的動作。例如《晉書·元帝紀》記載,晉元帝曾因飲酒誤事,經王導勸谏後“命酌”覆觞,即下令倒酒并覆杯以表戒酒決心。
泛指飲酒
後引申為一般性的飲酒行為,常見于詩文。如唐代王勃《秋日宴季處士宅序》中“俯青溪而命酌”,即指賓主臨溪宴飲的場景。
“命酌”一詞從禮儀指令逐漸泛化為飲酒的雅稱,反映了古代酒文化中的等級秩序與文人意趣。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禮記》《晉書》及唐宋詩文。
《命酌》是一個漢語詞語,它的意思是根據别人的指示或布置而斟酌選擇。
《命酌》的拆分部首是“口”和“手”,它的筆畫數是5畫。
《命酌》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在古代,人們非常重視對長輩或上級的尊重和順從。當接受到長輩或上級的命令時,人們會謹慎地斟酌思考,确定最合適的方式去執行。
《命酌》的繁體字為「命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命酌」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命”字的上方有一個表示“糸”的部分,表示繩子,下方為“口”字的上半部分;而“酌”字則是在糸(繩子)的右側加上了一個“斲”(zhú)的部分,表示切割的工具。整體來看,古代的「命酌」字形更接近于表示用繩子切割的動作。
1. 老師布置了這個任務,我們要仔細命酌後再行動。
2. 在他的命酌之下,我們更有信心完成這項工作。
命令、命運、謹慎、斟酌、選擇。
近義詞:斟酌、謹慎
反義詞:隨意、馬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