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農事。《韓非子·亡徵》:“主多怒而好用兵,簡本教而輕戰攻者,可亡也。” 陳奇猷 集釋:“簡本教,謂廢農事也。”
(2).根本性的教育。《呂氏春秋·孝行》:“夫孝,三皇五帝之本教,而事之紀也。”
(3).藏族地區固有的宗教,崇奉鬼神和自然物,尚巫術。佛教傳入前,在 吐蕃 社會中占統治地位。八世紀後勢力逐漸衰微。在與佛教的長期相互鬥争中,吸收佛教的部分教義,逐漸形成類似喇嘛教的一個教派。藏語稱“本波”。也叫“缽教”、“笨教”,俗稱“黑教”。
“本教”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具體解釋如下:
指古代與農業相關的活動或事務。這一用法多見于先秦文獻,如《韓非子·亡徵》中提到“簡本教而輕戰攻者,可亡也”,陳奇猷注釋“簡本教”為“廢農事”。強調農事作為國家治理的根本。
指代基礎或核心的教化理念。例如《呂氏春秋·孝行》中提出“夫孝,三皇五帝之本教”,将“孝”視為倫理體系的核心。這一含義多用于哲學或倫理讨論中,強調社會教化的根基。
本教(藏語稱“本波”)是藏族地區原始宗教,具有以下特點:
在學術或宗教語境中,“本教”也可泛指某一學派的核心教義,強調其獨特性。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本教是一個漢字詞彙,意為“本來的教導”或“原始的信仰”。以下将為您解析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彙。
《本教》一詞可拆分為“本”和“教”兩個部分。它的筆畫數分别為“5”和“11”,總筆畫數為“16”。
《本教》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哲學思想和宗教信仰。它強調原始的教導,表達對本源性知識和智慧的追求。
《本教》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本教」。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本教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主要框架和含義仍然保持一緻。
以下是幾個使用《本教》的例句:
組詞:本義、本源、本質。
近義詞:原教、源教、本佛教。
反義詞:外教、他教、異教。
希望以上解釋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