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鼓下的意思、鼓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鼓下的解釋

古代軍中戮人之處。《左傳·襄公十八年》:“其右 具丙 亦舍兵而縛 郭最 ,皆衿甲面縛,坐于中軍之鼓下。”《後漢書·岑彭傳》:“ 光武 知其謀,大怒,收 歆 置鼓下,将斬之。” 李賢 注:“中軍将最尊,自執旗鼓。若置營,則立旗以為軍門,并設鼓,戮人必於其下。” 唐 杜牧 《台城曲》之二:“ 王頒 兵勢急,鼓下坐 蠻奴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鼓下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曆史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核心義項:

一、軍中指揮中心 在古代軍事語境中,"鼓下"指代軍隊中主帥擊鼓發令的位置,即軍隊的指揮中樞。《漢語大詞典》指出該詞源于《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記載的"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鼓聲作為號令标志,其所在處成為軍事決策核心。《辭源》補充說明,漢代以後"鼓下"可代指軍營内主将營帳或議事場所,如《後漢書·岑彭傳》載"旦日,彭鼓噪攻之",士兵需集結于"鼓下"聽令。

二、刑場代稱 該詞在南北朝至唐宋文獻中衍生出刑場含義。《資治通鑒·唐紀》胡三省注引《通典》載:"刑人於市,朝服於朝。皆於鼓下而戮之。"《漢語大詞典》考證指出,此用法源于古代處決犯人時多在軍營鼓前示衆,後演變為公開行刑場所的固定稱謂。唐代李賢注《後漢書·王允傳》時更明确記載:"允曰:'欲得一鼓下服耳。'"此處"鼓下"即指刑場。

(以上釋義綜合參考自《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辭源》修訂本2015年版、《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鼓下”是古代軍事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指古代軍隊中執行死刑的場所。因軍隊駐紮時,中軍主将的旗鼓通常設立在軍營核心位置,處決犯人時會在此處進行,故稱“鼓下”。


二、曆史出處與背景

  1. 《左傳·襄公十八年》記載:“皆衿甲面縛,坐于中軍之鼓下。”描述戰俘被綁縛于鼓下,體現其作為軍事刑罰執行地的功能。
  2. 《後漢書·岑彭傳》提到,光武帝劉秀曾将叛将岑歆“收置鼓下,将斬之”,進一步印證鼓下與軍法的關聯。

三、功能與象征意義


四、文學例證

唐代杜牧《台城曲》中“鼓下坐蠻奴”一句,借“鼓下”暗指戰敗者被處決的場景,說明該詞在文學作品中的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或文獻細節,可參考《左傳》《後漢書》等原始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安邦定國鼇釣班送筆區碧原不揆梼昧草率從事草纓承顔候色廚俊叢山峻嶺寸草不留打電話搗喇颠馳點閱堆聚蹲子摁倒葫蘆瓢起來二次方程發野風聽分位芬馨福岡剛才耕車拱挹指麾光螺詭幻驕空結徹孔武猑蹏廉辨懔懼離旗蘆席鹭鹓率勵矛戈木治惄焉如搗潑材料婆歡喜蒲鞭示辱钤察濡潤燒賣守械水火棍數家順養熟漆擡轎子天造抟國維桑烏油油想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