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兵府的意思、兵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兵府的解釋

掌管國家軍事要政的官府,特指 宋代 的樞密院。《宋史·歐陽修傳》:“ 修 在兵府,與 曾公亮 考天下兵數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遠近,更為圖籍。” 宋 蘇轍 《賀孫樞密啟》:“王畿報政,兵府登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兵府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古代掌管軍事或儲備兵器的官府機構。以下從權威辭書及曆史文獻角度詳釋其義:


一、基本釋義

  1. 軍事管理機構

    指古代中央政府或地方設置的專職統轄軍隊、處理軍務的行政機構。唐代實行府兵制,于各地設“折沖府”作為基層軍事單位,其管理機構即屬兵府範疇。如《新唐書·兵志》載:“諸府總曰折沖府,凡天下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皆有名號,而關内二百六十有一,皆以隸諸衛。”

    來源:《新唐書·兵志》

    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新唐書》(需結合原文内容)

  2. 軍械儲備機構

    部分文獻中,“兵府”亦指儲存兵器、甲胄的官方倉庫。如《宋史·職官志》提及樞密院職能時稱“掌軍國機務、兵防……及侍衛諸班、内外禁兵招募、閱試、遷補、屯戍、賞罰之事”,其職能涵蓋兵器調度與儲備。

    來源:《宋史·職官志》

    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宋史》


二、引申與代稱

  1. 樞密院的别稱

    宋代以降,“兵府”常作為樞密院的代稱,因其總攬全國軍政,地位顯赫。如《宋史·職官志》載:“樞密院,掌兵符、武官選授及軍師卒戍之政令”,時人尊稱為“本兵”“兵府”。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參考: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

  2. 軍事重鎮的泛稱

    在文學語境中,“兵府”可泛指屯駐重兵、戰略地位重要的城邑或要塞。如明代《徐霞客遊記》描述潼關為“百二重關,三秦兵府”,強調其軍事樞紐地位。

    來源:《辭源》(第三版)

    參考:商務印書館《辭源》,2015年。


三、權威辭書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定義:

兵府

  1. 掌管軍事的官府。
  2. 宋代樞密院的别稱。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2卷第26頁。

《中國曆史大辭典》進一步補充:

唐代府兵制下,折沖府(兵府) 為基層軍事單位,負責兵員征調、訓練及軍械管理,長官稱折沖都尉。

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隋唐五代史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5年。


四、職能特點

兵府的核心職能可歸納為:


結論:“兵府”一詞兼具行政機構與軍事樞紐雙重屬性,其具體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判斷,但始終圍繞軍事統轄與武備管理的核心職能展開。

網絡擴展解釋

“兵府”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一、基本定義

“兵府”指掌管國家軍事要政的官府,特指宋代樞密院。樞密院是宋代最高軍事機構,負責軍機要務、邊防調度等職責。

二、曆史背景與職能

  1. 宋代軍事核心機構
    宋代樞密院與中書省并稱“二府”,分管軍事與行政。據《宋史·歐陽修傳》記載,歐陽修任職兵府時曾與曾公亮共同編修全國軍事圖籍。
  2. 職能範圍
    包括軍隊編制、邊防部署、軍事情報等,如《賀孫樞密啟》中提到的“兵府登賢”即指樞密院選拔軍事人才。

三、例句與用法

四、補充說明

“兵府”一詞現代已不常用,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相關研究。其核心含義始終圍繞軍事管理職能,與“政事堂”(行政機構)形成宋代“文武分治”的典型體系。

如需進一步了解宋代軍事制度,可參考、8、10的原始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務具舉杯影表達鄙昧博得城禁赤胫麤質大馬爵單間兒地磚泛海獦攦公畜光怪陸離廣略管窺筐舉合坐鴻案相莊洪源花藟簡約激淩酒所疾菑鞠域考點狂筆牢九亮直禮籍棂檻靈能霝龠露頭露腦埋玉漫江慢聲吞氣艨艟苗條難拚疲甿剖斲青門緑玉房仁義桑田滄海神經過敏市不二價是猜施刑世緣屬耳目厮役洮河舞衫歌扇無限舞爪張牙曉說下田邪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