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四種射禮。即大射,賓射,燕射和鄉射。見《禮記·射義》 清 孫希旦 集解。
(2).向四面發散、放射。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女俠》:“婦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駛。”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六:“ 王先生 的眼光向全堂四射。” 權寬浮 《牧場雪蓮花》:“在光潔四射的月亮下,我看見她一個人在羊圈跟前彎着腰不知作什麼。”
“四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古代射禮
指四種傳統禮儀射箭活動,包括大射、賓射、燕射和鄉射。這些射禮源自《禮記·射義》,清代孫希旦在《集解》中對此有詳細注解,主要用于區分不同場合的射箭儀式(如祭祀、宴會等)。
現代引申義
形容光線、能量或情感等向四周強烈發散的狀态,如“光芒四射”“活力四射”。例如: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四射”既承載傳統文化内涵,又廣泛應用于現代語言中,兼具具體與抽象的表達功能。
《四射》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四面發射出光芒。它通常用來形容光線、目光等從四面八方散射出去,閃耀奪目。
《四射》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口”和“射”。
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四射》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廣泛,可以在古代文獻、文學作品中找到。在古代漢字中,它的寫法和現代漢字相同。
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四射」。
在古時候,漢字《四射》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它仍然保持着“口”和“射”這兩個部首的組合,整體結構保持穩定。
1. 太陽升起時,陽光四射,照亮了整個大地。
2. 她的笑容讓人感到溫暖,四射的光芒仿佛能照亮黑暗的房間。
1. 四射光芒
2. 四射目光
3. 四射輝煌
1. 閃耀
2. 輝煌
3. 燦爛
1. 暗淡
2. 黯淡
3. 暗無天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