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傳後世的業績。 漢 揚雄 《元後诔》:“内則純被,後烈丕光。” 南朝 梁 江淹 《傷友人賦》:“金雖重而見鑄,桂徒芳而被折。百年一盡兮,貴楊蕤於後烈。”
“後烈”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hòu liè,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分析如下:
指流傳後世的業績,或強調後代繼承前人的事業與精神。例如,南朝江淹在《傷友人賦》中寫道:“百年一盡兮,貴楊蕤於後烈”,表達了對後人延續前人功績的期許。
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後烈》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指後代中具有傑出成就、為後世所仰慕的人。通常用來形容英勇、有功績、有志向的人。
《後烈》的部首是‘彳’(走之彳)和‘火’(灬),共有7個筆畫。
《後烈》是由‘後’和‘烈’兩個字組成的合成詞。‘後’表示在時間或位置上位于前面的一方,引申為後代、後來的人;‘烈’表示熱烈、熾烈,引申為忠誠、堅貞不移的意義。合在一起形成《後烈》這個詞,用來稱贊後代中有傑出成就的人。
《後烈》的繁體字是「後烈」。
在古代,‘後’的上面有一個‘君’字形狀的部分,‘烈’的下面有一個‘京’字形狀的部分,構成古代的寫法。
1. 他是我們村莊的後烈,為村民做出了很多貢獻。
2. 周先生是公司的後烈,為公司的發展付出了很多努力。
英勇後烈、忠誠後烈、傳世後烈、後烈人物。
功勳卓著、豪傑英烈、忠貞不渝。
無功無過、無為而成、庸庸碌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