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渾濁不清。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 黃河 雖混渾,不可以方沼沚之清澄。” 汪立波 《“豹子”連長》:“ 馮連長 望着眼前混渾的黃水,氣忿的說:‘它到底趕到咱們前邊了。’”
“混渾”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ùn hún,其核心含義為渾濁不清,主要用于描述液體或環境的模糊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用法或例句,可參考《漢典》《抱樸子》等文獻來源。
混渾是一個形容詞,表示事物雜亂、不純粹、沒有清晰界限的狀态。
混渾的拆分部首是氵(水)和軍(冂)。
混渾的總筆畫數為13畫。
混渾是由“混”和“渾”兩個字組合而成。其中,“混”表示事物交雜、雜亂無序,而“渾”表示事物不純、沒有明确的輪廓。
混渾的繁體字為「渾渾」。
古時候,混渾的寫法有時會将其組成的兩個字「混」和「渾」分開寫成「混渾」,但整體意思與現代的混渾相同。
1. 這個地方充斥着混渾的聲音,讓人感到眼花缭亂。
2. 這幅畫的顔色混渾得讓人看不清楚畫面主題。
1. 混亂:表示事物無序、雜亂。
2. 混雜:表示事物交織在一起,難以區分清楚。
3. 混淆:表示事物被攪亂、模糊不清。
1. 雜亂:表示事物沒有秩序、雜糅在一起。
2. 不純:表示事物有摻雜、不純粹的成分。
3. 混雜:與混渾意思相似,表示事物交織在一起,難以區分清楚。
1. 清晰:與混渾正好相反,表示事物明确、清晰。
2. 純粹:與混渾為反義詞,表示事物完全不摻雜雜質。
3. 整齊:表示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