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寇抄的意思、寇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寇抄的解釋

見“ 寇鈔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寇抄(kòu chāo)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動詞性複合詞,主要表示侵擾、劫掠的行為,尤其指盜匪或外敵的武力掠奪。以下從詞典學角度詳細解析其含義、構成與用法: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

    “寇抄”指以武力手段進行搶劫、掠奪,多用于描述古代盜匪、流寇或外族對邊境地區的襲擊行為。

    例證:

    《後漢書·西羌傳》:“羌人寇抄邊郡,殺掠吏民。”

    (譯文:羌人侵擾邊境郡縣,殺害擄掠官吏百姓。)

  2. 語素分解

    • 寇(kòu):

      本義為“暴亂”“劫掠”,《說文解字》釋為“暴也”。引申指入侵者或盜匪。

    • 抄(chāo):

      此處通“鈔”,《廣雅·釋言》注“掠也”,意為強取、搶奪。

      二字複合後強化了“武力掠奪”的語義。


二、曆史語境與典籍用例

  1. 常見于史書與兵志

    該詞高頻出現于曆代正史中,多描述邊疆戰亂或社會動蕩時期的劫掠行為:

    • 《宋書·索虜傳》:“虜騎寇抄淮北,百姓流離。”
    • 《舊唐書·突厥傳》:“突厥寇抄隴右,州縣閉壁自守。”
  2. 與“寇掠”“剽掠”近義

    在《漢語大詞典》中,“寇抄”與“寇掠”“剽掠”互為同義詞,均強調暴力奪取財物的行為。


三、現代使用與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寇抄”屬書面語/曆史詞彙,常見于學術論著或曆史文獻,口語極少使用。其語義保留古義,但使用場景受限,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權威參考文獻

  1. 古籍原典

  2. 工具書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中華書局)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學術資源

    • 漢典(www.zdic.net):提供字形、字源及典籍用例。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檢索古籍原文。

以上解析綜合古代文獻、權威辭書及學術資源,完整呈現“寇抄”的語義源流與使用脈絡。

網絡擴展解釋

“寇抄”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詳細解析

  1. 本義:
    描述古代戰争或社會動蕩時期,外敵劫掠或盜賊搶奪的情景。例如《後漢書·東夷傳·夫馀》中記載的“寇鈔”行為。
  2. 引申義:
    現代語境中可比喻原本有序的事情被意外幹擾,如“會議因突發狀況被寇抄”。

三、起源與用法

四、相關說明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引用,可參考、9、10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華之怨薄設設八鄉倍反辯巧弼導秉锧不是側望攢眉苦臉待閑大咎釣矶弟令釘頭磷磷鞮象東都門斷腕風蓋斧正犷俗貴稱古今譚概蒿徑剪棄交參狡詐結石矜才使氣局域網坎兒客心麟角鳳毛魯薄漫坡冥山靡然成風末德默轉潛移暮紀牧人霓騎俳回嵌根清世穹祇蛩響帬屐群藝殺場稍公涉履甚沒試驗田探花檀蘂五壏誣能象度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