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丢盔棄甲的意思、丢盔棄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丢盔棄甲的解釋

見“ 丢盔卸甲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丢盔棄甲"是漢語中描述戰敗潰逃的典型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核心釋義 該成語指戰鬥中丢棄頭盔和铠甲倉皇逃跑,比喻慘敗後的狼狽狀态。《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20)将其定義為"形容作戰失敗後逃跑的狼狽相",常引申為各類競争中的徹底失敗。

二、結構解析 該成語由兩組動賓結構構成:

  1. "丢盔":丢棄保護頭部的金屬戰盔
  2. "棄甲":抛棄防護軀幹的皮革铠甲 兩組動作的疊加強化了倉皇逃命的意象,符合古代戰争防護裝備的實際情況(《漢語成語大詞典》,中華書局,2018)。

三、曆史溯源 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時期戰術記錄,《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記載"棄甲曳兵而走"的原始表述。元代雜劇《小尉遲》首次出現"丢盔卸甲"的近似結構,明代《三國演義》第31回使用"棄甲抛戈"的變體,最終定型于清代白話小說(《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崇文書局,2019)。

四、現代應用

  1. 軍事領域:形容部隊喪失戰鬥意志的潰敗,如"敵軍在炮火下丢盔棄甲"
  2. 競技比賽:指選手完全喪失競争能力,如"客隊在下半場丢盔棄甲連失五球"
  3. 商業競争:比喻企業全面潰退,如"該品牌在價格戰中丢盔棄甲退出市場"
  4. 日常語境:誇張描述個人失利的窘态,如"面試時緊張得丢盔棄甲"(《當代漢語成語應用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

網絡擴展解釋

“丢盔棄甲”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拼音與字義
拼音:diū kuī qì jiǎ


二、出處與典故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原文描繪士兵戰敗後拖着兵器、丢棄護甲逃跑的場景,後演變為成語“丢盔棄甲”。


三、用法與示例

  1. 詞性:貶義詞,形容失敗者的狼狽相。
  2. 例句:
    • 古代戰争:“敵軍被伏擊後丢盔棄甲,潰不成軍。”
    • 現代引申:“他在辯論中被對手駁得丢盔棄甲,無言以對。”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延伸與文化内涵
成語不僅用于真實戰場,也用于比喻競争、辯論等場景中的慘敗,強調失敗者的倉皇與失态。例如文學作品《在和平的日子裡》用它形容角色應對突發狀況的窘迫。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孟子》原文或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案照柴營鈔虜酬謝淳誠從頭徹尾戴眉含齒大撓倒退斷梗飄萍獨甚額馬而此飛镝蜂午佛會富治歌舞伎鳏孤果藝黑蜃橫沖直撞狠劣痕印赫戲晎晎降榻姐丈禁暴勁悍近名亢滿煉汞鍊性遼擴稆豆麻縷錨定氓俗猱獰牛腰烹爕乾乾情侶清天白日群口铄金上月社夥神堂釋甲水程稅舍熟爛速報神特殊帖敕頭篙位地閑園消化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