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couple in one grave] 指夫婦合葬
并骨(bìng gǔ)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主要應用于喪葬習俗領域,其核心含義指夫妻或親人去世後,将遺骨合葬于同一墓穴的行為。該詞承載着中國傳統倫理中“生同衾,死同穴”的家庭觀念,強調生死相依的親密關系。以下從語義、文化背景及權威來源進行闡釋:
字義構成
合稱即指将遺骨合并安葬的行為,常見于夫妻合葬,亦適用于直系親屬(如父母與子女)。
使用語境
該詞多用于描述喪葬儀式中的關鍵環節,例如:
“夫婦二人先後離世,子女為其舉行并骨儀式,合葬于祖墳。”
體現對家庭血緣延續與倫理秩序的重視。
并骨習俗根植于中國古代宗法制度與孝道文化,最早可追溯至周代“合葬”禮制。《禮記·檀弓》載:“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來未之有改也”,表明其曆史延續性。後世演變為: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定義:“将死者遺骨同葬一穴。特指夫妻合葬。” 收錄于第1卷第1287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
→ 參見: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中國殡葬史》(侯傑著)
詳述并骨作為明清民間喪俗的實踐,強調其“維系家族認同”的社會功能(第三章第二節)。
→ 參見:侯傑. 中國殡葬史·明清卷[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義:“把已分葬的夫妻遺骨遷到一起安葬。”(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89頁)
→ 參見: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Z]. 商務印書館, 2016.
并骨是中國傳統喪葬文化的重要實踐,其語義聚焦于遺骨合葬的儀式行為,深層反映了家族倫理、生死觀與宗法制度的文化交織。
“并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指夫婦合葬,即将去世的夫妻遺體共同安葬于同一墓穴。這一行為源于古代“生同衾,死同穴”的婚葬觀念,象征夫妻關系的緊密與永恒。
在成語中,“并骨”可比喻人或事物關系緊密、不可分割(如的引申義),但此用法較罕見,需根據上下文判斷。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或方言用例,可參考詞典來源(如、)。
騃憨半坡遺址閉合比重參求粗語鬥擊法律制度廢捐飛霜六月風風雅雅浮山蝮蜪高不可攀官韻顧後過日黃條患至呼天昏倦獲成活鱗虎衛嘐戛豭熊錦套兒練核柳星張擄掠沒幹纏末期莫折謀量凝結秾麗奴顔媚骨貧索迫诘撲翼機遷秩起骨起夥衾裯事清謠三謡篩揚身傍雙紅疏易太宜人咷笑貼正聽訟投釣亡謂委異舞文弄墨閑絜希代斜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