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利民的意思、利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利民的解釋

(1).有利于民。《逸周書·王佩》:“王者所佩在德,德在利民。”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 舜 之祠田雲:‘荷此長耜,耕彼南畝,四海俱有。’利民之志,頗形於言矣。”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七九回:“ 孫洪伊 哼了一聲道:‘足下既有偉大的議論,何妨先向總理陳明,俟總理提出會議,果可利國利民,我等無不贊成。’”

(2).古代指工商業者。《商君書·去強》:“強國知十三數:竟内倉口之數、壯男壯女之數、老弱之數、官士之數、以言説取食者之數、利民之數、馬牛芻藳之數。” 高亨 注:“靠營取利潤以謀生的人,指商人及手工業者。”一說,指從事農業生産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利民”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有利于百姓
    指通過政策、行動或措施為民衆謀取福祉,提升生活水平。例如《逸周書·王佩》提到“德在利民”,強調統治者需以德行為本,惠及百姓。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中也提到“利民之志”,指為民衆謀利的志向。

  2. 古代特殊指代
    在《商君書·去強》中,“利民”被解釋為工商業者或手工業者,指通過經營獲利的人群。但不同注家存在争議,一說也可能指從事農業生産的百姓。


二、使用場景


三、相關擴展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法或具體文獻出處,可參考《商君書》《逸周書》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彙解析

《利民》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利》是一個獨立的字,通常表示對人民有益或有利的意思。而《民》是另一個獨立的字,指的是人民、國民或民衆。因此,《利民》的意思是使人民受益或造福于民衆。

拆分部首和筆畫

《利》的部首是刀,拼音是lì,它包含了7個筆畫。

《民》的部首是氏,拼音是mín,它包含了5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寫法

《利民》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化和哲學。傳統中國思想中,治國理政的核心價值觀是為了利民,即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是「利民」。

古時候漢字寫法

漢字在古代的寫法會存在一些差異。在古代,「利民」這個詞可以寫作「利人」。這種寫法強調以人為本,關注人民的福利。

例句

1. 政府的政策旨在實現社會的穩定和利民發展。

2. 企業應該注重社會責任,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利民舉措。

組詞

利國利民、造福于民、利民政策、利民舉措

近義詞

造福于民、惠及民衆、利民好政

反義詞

損害民利、侵害民衆、欺壓人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