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疆索的意思、疆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疆索的解釋

猶疆域。謂按法制治理的國土。語出《左傳·定公四年》:“ 聃 季 授土, 陶叔 授民,命以《康誥》而封於 殷 虛,皆啟以 商 政,而疆以 周 索。” 杜預 注:“疆理土地以 周 法。索,法也。” 楊伯峻 注:“疆以 周 索,依 周 制畫經界,分地理也。” 郭孝成 《雲南光複記》:“ 中華 為 漢 族疆索, 滿 清 竊據,實數萬萬同胞之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疆索”是一個具有曆史文獻背景的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細微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按法制治理的國土或疆域,強調通過制度劃分領土邊界。例如《左傳·定公四年》記載“疆以周索”,即周朝以法度規範疆域管理。

  2. 詞源與古籍出處
    源自《左傳》中周朝分封諸侯的記載:“聃季授土,陶叔授民……疆以周索。”杜預注“索”為“法”,楊伯峻進一步解釋為“依周制畫經界,分地理”。

  3. 曆史注釋的延伸
    該詞常與古代政治治理關聯,如清代郭孝成《雲南光複記》中“中華為漢族疆索”,借指漢族傳統疆域被滿清占據。

  4. 現代用法的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邊界争端”,認為“索”表“索取”,但此說法未見于古籍,可能是引申或誤讀。需注意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

權威古籍及注釋均指向“疆索”原義為制度化的疆域劃分,而“邊界糾紛”屬現代衍生義,使用時應區分曆史文獻與當代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疆索的意思

《疆索》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思是束縛,限制。通常用來形容沉重的責任、束縛人身自由或限制思想行動的狀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疆索的部首是疒,表示跟疾病相關。疒部在疆索中的位置是在左邊。疆索的總筆畫數為12,其中疆部分的筆畫數為7,索部分的筆畫數為5。

來源

《疆索》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遊》一節中。在這篇文章中,疆索被用來形容束縛人的思想和行為。

繁體

《疆索》的繁體字是「疆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疆索的寫法稍有不同。疆字的上部是一個彎曲的形狀,代表了山脈的形象。索字的上下部分分開,上面是一個折磨形狀,下面是一個骨頭形狀。這些古代寫法的變化也反映出了時間和地點的變遷。

例句

他被疆索住了行動自由,無法邁出一步。

組詞

疆土、索求、擺脫疆索。

近義詞

束縛、壓迫、限制。

反義詞

解放、自由、開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