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遺風。《後漢書·崔駰傳》:“庶明哲之末風兮,懼《大雅》之所譏。” 李賢 注:“《詩·大雅》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宋書·隱逸傳·王弘之》:“ 弘之 四年卒,時年六十三。 顔延之 欲為作誄,書與 弘之 子 曇生 曰:‘君家高世之節,有識歸重,豫染豪翰,所應載述。況僕託慕末風,竊以叙德為事,但恨短筆不足書美。’”
“末風”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ò fēng,其含義及背景如下:
以上内容綜合了權威詞典及古籍例證,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宋書》原文。
末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寒冷的風或者冷風。通常用來形容冬季時,寒冷凜冽的風。
末風由兩個部首組成:木(木字旁部首)和凡(凡字旁部首)。它的總筆畫數是8。
末風的來源較為簡單明了。末意為盡頭,最後;風意為風。本義是指冬天最後一季的風寒。
在繁體字中,末風的寫法保持不變。也就是說,在繁體字中,“末風”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末風也有古字體的寫法。一個常見的古字寫法是“末風”。在這種寫法中,末的右側有一個額外的“風”字旁。
1. 冬天的末風吹得人直打哆嗦。
2. 冉冉升起的朝陽溫暖了大地,也驅散了末風。
末風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
1. 末夏:指夏季接近尾聲的時候。
2. 末日:指世界或生命的最後一天。
與末風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寒風"、"凜冽的風"等。
與末風意思相反的詞語是"和風",意為溫和、柔和的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