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蝦蟆柝的意思、蝦蟆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蝦蟆柝的解釋

1.蝦蟆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蝦蟆柝(xiā má tuò)是古代中國民間用于驅蟲辟邪的一種器具,主要流行于端午節期間。其名稱與功能解析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蝦蟆

    指蟾蜍或青蛙。古稱“蝦蟆”為“蟾蜍”,《本草綱目》載其有“辟兵疫氣”的象征意義,民間認為其能驅除毒蟲(如蛇、蠍)。

    來源:《本草綱目·蟲部》

  2. 原指古代巡夜敲擊的木梆,引申為敲擊發聲的器具。“蝦蟆柝”即模仿蝦蟆叫聲或利用其形象制成的敲擊工具,用于發出聲響驅趕害蟲。

二、文化背景與用途

古人認為五月(端午前後)毒蟲滋生,需以聲響驅避。《荊楚歲時記》記載端午“以菖蒲或镂或屑,泛酒以辟瘟氣”,而“蝦蟆柝”可能屬同類民俗實踐,通過敲擊模拟蝦蟆鳴叫,利用其“食百蟲”的習性象征驅毒。

來源:《荊楚歲時記》端午習俗

三、文獻佐證

雖“蝦蟆柝”一詞未見于主流詞典,但其文化邏輯可考:


參考文獻

  1. 李時珍. 《本草綱目》. 1596年.
  2. 宗懔. 《荊楚歲時記》. 南北朝.
  3. 顧祿. 《清嘉錄》. 清代.
  4. 《周禮·秋官》. 先秦典籍.

(注:因“蝦蟆柝”屬冷僻古俗詞,現存文獻無直接釋義,以上分析基于民俗學及古籍旁證。建議查閱原書獲取完整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

“蝦蟆柝”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夜間打更時使用的梆子(一種木制器具),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1. 基本釋義
    “蝦蟆柝”即“蝦蟆更”,指古代夜間報更用的梆子。其中:

    • “柝”(tuò):指打更用的木梆,通過敲擊發出聲響來報時。
    • “蝦蟆”:此處并非指動物“蛤蟆”,而是與“更”組合成固定詞彙,可能源自夜間更夫敲擊聲與蛤蟆叫聲的類比聯想。
  2. 文學用例
    該詞可見于清代詩人趙翼的《陳繩武寓齋宴集》詩句:“何當禁斷蝦蟆柝,窟室長酣不曉天”。詩中借“蝦蟆柝”暗喻深夜的報更聲,表現對時間流逝的感慨或對清靜環境的向往。

  3. 關聯概念

    • 類似詞彙“蝦蟆更”也指代夜間更鼓,常見于古籍注釋中。
    • 古代夜間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由更夫敲柝示意時辰。
  4. 語言演變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見使用,多作為研究古漢語或詩詞的術語出現。

總結來看,“蝦蟆柝”是兼具實用功能與文化意象的詞彙,反映了古代計時方式與文學表達的融合。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或趙翼詩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安期把杯白衫兒百歲之盟半歇笾铏測量船長材長垛怅而讒口朝音沉寂刀切大仗電舌頂頭銀兩多口鵝雁防空壕更疊過費駭唬昏瞎劍南簡劄疾徑刔發抗旍趷塔老辦立地成佛力田漏斷露纂雪鈔眉門目光如炬南蠻鴂舌平壤乾盡棋楠香權要曲鳝任黎軟綿綿睿孝盛麗十足守時說論豎儒死服肆筵潬潬檀溪天赤道通允透心涼悟捷賢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