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困苦危難。 漢 王逸 《九思·悼亂》:“ 仲尼 兮困厄, 鄒衍 兮幽囚。”《東觀漢記·桓榮傳》:“初 榮 遭倉卒困厄時,嘗與族人 桓元卿 俱捃拾,投間輒誦詩。” 宋 王谠 《唐語林·識鑒》:“﹝ 張守珪 ﹞見 陝 尉 李 桎梏 裴冕 , 冕 呼:‘ 張公 !困厄中豈能相救?’”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八章:“能在艱難困厄中闖出一番事業才是真英雄。”
“困厄”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ùn è,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處境困苦危難或艱難窘迫,常用于描述人在物質、精神或環境方面遭遇的嚴重困境。例如《李自成》中的“艱難困厄中闖出一番事業”即強調逆境中的奮鬥。
“困厄”不僅指物質匮乏或環境險惡,更包含精神層面的重壓,需結合語境理解其程度。該詞在古籍與現代作品中均有廣泛應用,體現了漢語對逆境表達的豐富性。
《困厄》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困擾、困苦。它代表着一種困難、痛苦或不幸的境地。
《困厄》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囗」和「廠」。它的總共有五個筆畫。
《困厄》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困厄」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中,「困厄」的寫法與現代漢字保持一緻,采用「囗」和「廠」的組合。古代漢字的字形和結構與現代有一些差異,但整體意義相同。
1. 我的經濟困厄使我無法支付學費。
2. 她陷入了感情困厄中,無法解脫。
組詞: 困境、厄運、困擾
近義詞: 困頓、窘迫、艱難
反義詞: 輕松、順利、幸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