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子·黃帝》:“與齎俱入,與汩偕出。” 張湛 注:“齎、汩者,水迴入湧出之貌。”本指水中漩渦。後引申謂泯滅;埋沒。 宋 蘇舜欽 《上範公參政書》:“若蹉跌失時,則齎汩前志,則抱恨萬世,為來者所笑戮,無復自明,亦已痛哉!”
“齎汩”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本義
指水中漩渦,源自《列子·黃帝》中“與齎俱入,與汩偕出”的記載。張湛注釋為“齎、汩者,水迴入湧出之貌”,即形容水流回旋、湧動的形态。
引申義
後引申為泯滅、埋沒,多用于表達志向或事物被時間或外力消磨。例如宋代蘇舜欽在《上範公參政書》中寫道:“若蹉跌失時,則齎汩前志”,意為若錯失時機,則前志将被埋沒。
“齎汩”一詞兼具自然現象與抽象引申的雙重含義,需結合文獻和語境靈活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列子》及宋代文人作品。
《齎汩》(zuīwéi)是一個古代漢字,指的是一種特殊的保存食物或藥物的容器。它通常由陶瓷或瓷器制成,具有扁圓形或方形的外形。這種容器主要用于将食物或藥物密封保存,并防止它們受到外界濕氣或蟲蝕的侵害。
《齎汩》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骨」和「齒」。它總共有17個筆畫。
《齎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說文解字》,這是一部最早系統記錄漢字字義的字典。在繁體中,《齎汩》的寫法為「齊匜」。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和結構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齎汩》的古代寫法是「齎匜」,「齊匜」則是後來的寫法變化。
1. 他從祖傳的齎汩裡取出草藥,用于治療傷口。
2. 這個齎汩裡保存了将近一百年的古老食材。
1. 齎器(指用于貯藏和攜帶藥品或食物的容器)
2. 齎食(攜帶食物)
3. 齎運(攜帶、運輸)
齎盒(指用于盛放食物的小盒子)
空盒(指沒有裝載食物或藥物的盒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