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輸赆的意思、輸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輸赆的解釋

同“輸賮”。貢獻禮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輸赇(shū qiú)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由“輸”和“赇”二字組成,專指行賄或賄賂的行為。以下從字義、用法及文化背景詳細解析:


一、單字釋義

  1. 輸(shū)

    • 本義:運送、繳納(如《說文解字》:“輸,委輸也”)。
    • 引申義:在賄賂語境中,指“暗中給予財物”。
    • 來源:《漢語大詞典》收錄“輸”有“獻納”義項,如“輸賄”(行賄)。
  2. 赇(qiú)

    • 本義:賄賂(如《說文解字》:“赇,以財物枉法相謝也”)。
    • 特指:為謀取私利而贈送的財物。
    • 來源:《漢書·刑法志》有“吏坐受赇枉法”的記載,注:“赇,枉法以財相謝”。

二、複合詞“輸赇”的含義


三、曆史背景與文化關聯

  1. 法律懲處:

    曆代法典如《唐律疏議》《大明律》均設“受赇”專章,對“輸赇者”與“受赇者”同罪論處,反映古代對賄賂行為的零容忍。

    來源:《唐律疏議·職制篇》:“諸有所請求者,笞五十;主司許者,與同罪。已施行者,各杖一百。”

  2. 道德批判:

    儒家典籍強調“廉恥”觀,如《孟子·盡心下》斥“不義之財”,輸赇被視為敗壞綱常的惡行。

    來源:《孟子》:“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


四、現代漢語中的演變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
  2. 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1956年。
  3. 張廷玉,《明史》,中華書局,1974年。
  4.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
  5. 《唐律疏議》,法律出版社,1999年。

(注:以上文獻為學界公認權威版本,内容可溯源至原始史料及語言學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

“輸赆”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 基本釋義
    根據權威詞典解釋(),“輸赆”意為“貢獻禮物”,拼音為shū jìn。其中“輸”指運送、捐獻,“赆”本義指臨别時贈送的財物(如“赆儀”),組合後引申為進獻禮物的行為。

  2. 易混淆詞辨析

    • 輸赕(shū dǎn):與“輸赆”字形相近但不同,意為“捐獻財物”(),如《隋書》中記載的“唱言輸賧”。需注意區分兩者讀音及含義。
    • 輸賮(shū jìn):部分資料提及“輸赆”同“輸賮”(),但後者使用頻率較低。
  3. 擴展背景
    “輸”在古漢語中常表“運輸”或“捐獻”,如“輸財助戰”();“赆”則多指贈别之禮。因此,“輸赆”更強調主動進獻禮物的行為,可能與古代朝貢、外交等場景相關。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用例,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八拜之交白荊報廟杯酒言歡便路變術邊障部握不知就裡廠屋乘乖乘辂馳戀丑娸粗話打旋鬥智鍛鑪方頭不劣诽訿佛退衡定核剖後身蘹香彙報會呼救貨價趼拆江膂賤下叫阍記睹嗟呼結鄰京曹荊江窘執駒影慨憶髡頓冷子連橫驎角壟溝耐受骈憐陴堞僻說申拔書鼓司駕淘炊天邑通比讬缽賢内消壞小聘校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