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劄子的意思、白劄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劄子的解釋

指已拟定而未用玺的诏令。 宋 洪邁 《容齋五筆·宗室覃恩免解》:“ 邁 以待制侍講内宿,適蒙宣引……時所攜隻是白劄子,蒙徑付出施行。遂一例免舉。”《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三年》:“自軍興以來,機速事皆以白劄子徑下,有司既報行,然後赴給、舍書押降敕。”《明史·劉體乾傳》:“踰年詔趣進金花銀,且購貓睛、祖母緑諸異寳。 已 上書力諫, 體乾 請從 已 言,不納。内承運庫以白劄索部帑十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白劄子”是一個曆史文獻中出現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朝代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白劄子”指已拟定但未加蓋皇帝玺印的诏令,屬于古代官方文書的一種臨時形式。該詞由“白”(空白/未完成)、“劄”(文書)、“子”(後綴)構成,字面可理解為未正式生效的文書草稿。

二、曆史背景與使用場景

  1. 宋代應用
    據《容齋五筆》記載,南宋時期白劄子常用于處理緊急軍務,例如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朝廷通過白劄子直接下達命令給相關部門執行,事後再補辦正式手續。洪邁曾提到自己用白劄子促成宗室子弟免試科舉的案例,說明其具有臨時效力。

  2. 明代延續
    《明史·劉體乾傳》記載,明代内承運庫曾以白劄子向戶部索要十萬兩庫銀,反映出白劄子在財政事務中的特殊使用場景。

三、其他可能的解釋

需注意與發音相近的“白紮子”(bái zhá zi)區分,後者為成語,指用空白文書虛構事實的行為。但根據多數文獻,“白劄子”更常見于描述未用玺的诏令。

四、總結

該詞體現了古代行政文書的靈活性,尤其在緊急情況下,白劄子能繞過繁瑣流程快速生效。其存在也反映了皇權與官僚體系之間的權責分配機制。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容齋五筆》《續資治通鑒》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劄子》是一個漢語詞彙,它的意思是“白色的紙條”或者“白色的備忘錄”。讓我們來拆分這個詞一下。它的部首是“白”字的“白”部,意味着顔色“白色”。它的筆畫數是13畫,依次是“一”、“丿”、“一”、“丨”、“丶”、“丶”、“丶”、“一”、“丨”、“一”、“丨”、“丿”、“一”。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經曆了一些變化。繁體字中的《白劄子》用繁體字寫作《白劄子》。在繁體字中,部首和筆畫都是一樣的,隻是字形略有不同。 這個詞可以用在句子中表達一些類似備忘錄、筆記或者便條的東西。例如,你可以說“我寫了一個白劄子,提醒自己明天要去開會”。 《白劄子》可以組成一些其他的詞彙。例如,“紙劄子”表示“紙條”或者“筆記”,“便劄子”表示“便條”或者“備忘錄”。 它也有一些近義詞,比如“白紙條”或者“白便條”,都是表示相同的意思。另外,它的反義詞可以是“黑劄子”,表示“黑色的紙條”或者“黑色的備忘錄”。 總之,《白劄子》是一個常用的詞彙,用來描述白色的紙條或者備忘錄。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是“白”字的“白”部和13畫。它的繁體寫法是《白劄子》。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這個詞可以在句子中靈活運用,表示類似備忘錄或者便條的東西。還有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可以讓我們更加豐富地使用這個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